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子银行体系高度依赖于货币市场的短期批发资金来源和证券化结构性产品长期投资的运作方式导致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它不受监管或弱监管、既游离在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又不受金融安全网的保护,蕴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是危机之后的题中之义,但是如何改革监管制度和创新监管工具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此次由影子银行体系崩坍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仍然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必须着手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监管工具储备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摆脱早期的私人货币竞争发行的时代,中央银行产生后,私人货币供给主要体现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上,这一问题在金融市场得到发展后重新得到了关注。如格利和肖曾在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辉煌,但因其产品结构复杂、杠杆率高等特点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在对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主要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对传统银行的监管逐渐加强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的活跃程度也越来越高,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影子银行主要是以银行体系内部少受或者不受监管的准信贷活动及游离于相关机构监管范围以外的民间金融活动.在金融总量调控趋紧、资金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游离于规范信贷活动之外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已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生态和结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利贷活动的扩张与深化,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敞口日渐扩大.因而,厘清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整个金融与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已成为目前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一项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湘潭市影子银行运行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转型与再平衡过程中,受经济变化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影子银行出现了新的运行特点,并且这种变化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或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 简 要 回 顾 了对 银 行 脆 弱 性的 研 究 ,提 出 银 行脆 弱 性 的 微 观根 源 在 于 不对 称 信 息 的 存在 。文 章 从 信 息经 济 学 的 角 度具 体 分 析 了信 息 不 对 称 所引 致 的 道 德 风险 和 逆 向 选择 与 银 行 脆 弱 性 的 问 题 ,以 及 基 于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金融 危 机 生 成 机制 。 并 针对 非 对 称 信 息,就如 何 化 解 银 行体 系 脆 弱 性 ,提 出了 治 理 建 议 。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而随着高利贷泡沫的破灭,其系统风险与社会危害已开始全面暴露。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形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躁动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与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储蓄存款发展的角度,以工商银行某零售银行为实例,对近年来储蓄存款的总体趋势、期限结构、客户分层、跨行资金流动等角度对储蓄存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金融资产与储蓄存款稳步增加、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通知存款仅具有"长假效应"、净跨行资金波动上涨等特点,并结合当前金融新常态提出了储蓄存款方面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建议:用战略眼光看待储蓄存款、保护储蓄存款的源头之水、节约储蓄存款的使用之水、循环利用储蓄存款的回流之水、传承银行与客户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丽娇 《财会学习》2016,(13):244-245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从现状分析和相应建议角度都需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根据经济新常态的本质要求即提制增效,要求不断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状况,改变传统发展方式,从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转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定义;阐述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的关系,指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分析了脆弱性的成本;通过对货币政策、实体经济与财税及国际收支的分析,简述银行脆弱性的经济影响,指出其将对整个支付清算体系的威胁,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危及金融安全,并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田 《南方金融》2012,(1):34-38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特点和崩溃原因开展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理论途径。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满足多样化社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过度地和不规范地使用这一体系却可能助长金融资源的配给现象,同时加剧商业银行资金的期限错配。这两个维度上的资金错配都可能放大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当市场信心受到冲击时,商业银行将采取流动性囤积行为,进而导致流动性资产供求失衡,市场出现较大的利率波动。本文使用VAR模型对2006年1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耿同劲 《海南金融》2016,(12):45-49
流动性生产是银行固有的功能,对流动性需求的膨胀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在流动性生产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影子银行体系兴起的重要原因.本文建议在加强资本监管的同时,也应对流动性生产实行市场准入监管,以及由机构导向监管逐步向功能导向监管过渡,以消除市场分割,降低流动性溢价,才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金融热点问题,一直被广泛的讨论着.本文将通过其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指出影子银行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监管体系所提出的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定义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影子银行分外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两部分,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测度,得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规模都在不断扩张的结论.为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必须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控制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循序渐进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17.
曹勇 《西南金融》2011,(8):55-56
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关联密切,其高杠杆业务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放大经济顺周期性,由于监管相对不足可能诱导监管套利。应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影子银行管理的微观机制建设,强化功能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管理,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披露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平 《金融博览》2014,(11):38-39
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包括不持有金融牌照的信用中介.而且还包括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业务上规避监管的信用中介。与此同时,由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过快.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赵钊  廖新晨 《时代金融》2013,(15):129-130
银监局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监管导致了银行配置资金的效率下降,所以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成为我国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而且其规模及影响力急剧扩大,但正常金融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很可能因为资金链的断裂等问题引发金融危机。因而,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避免因银行体系的崩塌给经济运行所带来的系统性冲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