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金融监管问责是对金融监管部门在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失职或不作为进行问责,属于行政问责的范畴,是金融监管领域的一种行政机构治理方式。只有完善监管问责机制,才能更好地落实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问责的国际经验立法机关对金融监管机构开展履职问责和调查问责。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机构运行的法律框架由议会统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监管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本管理、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协调等六个方面,提出有效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治理直接关系到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实现,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核心要求就是监管独立性。金融监管独立性这一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研究,正在形成丰富的内涵和多元化的实现机制,可以为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证券监管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支持。当前,我国证券监管独立性与监管治理在监管目标统筹协调、监管规则制定和透明度、监管资源和权力配给、监管问责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应不断强化证券监管治理的独立与问责理念,从监管机构独立性、行业立规权独立性、行业监督权独立性和预算安排独立性四个方面加强有助于证券监管独立性的制度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证券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践行开放银行理念,融入场景,加强合作,构建集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非接触服务生态系统,以全方位、一体化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近年来,开放银行(Open Banking)逐步兴起。英国、欧盟、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为开放银行的先行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而我国的开放银行尚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5.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银行业监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为实现有效银行监管提供了法律保证。但纵观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银行监管现状,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仍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监管状况的比较分析,探寻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银行发展为因变量,银行监管系列措施为自变量,影响银行发展的其他重要因素为控制变量,构建了银行发展与银行监管的关系模型,利用数十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与银行监管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外部治理和监管部门独立性均能够显著促进银行发展;资本监管和官方监管对银行发展的作用不明显,银行业务活动的过高限制不利于银行长...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我国目前在银行监管环境、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不协调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法律、制度和机制层面,就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和谐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岩  白坤 《中国金融》2012,(1):46-47
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方向,其形式是解除行政性管制,但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解除管制本身,而是在于能否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和有效规范定价行为的监管机制车险是与公众利益最为密切、单险种市场占比最高的非寿险产品,其费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非寿  相似文献   

10.
虽然各国不同的金融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监管理念和监管界定,但是,金融监管理念变化的轨迹是清晰和相似的,即从最初单纯立足于安全的监管目标,到追求监管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振宇 《新金融》2009,(4):60-63
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签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BS)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2006年至2008年趋同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以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频率明显加快。随着国际间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和一致性趋势进一步明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断调整,尤其是与银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工具等准则的调整,对我国银行业及银行监管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其在市场动荡中使资产价值过于低估而放大了危机。而更多的监管机构、专业组织与市场参与者则表示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态度。本文重点对IAS39的修订,特别是对公允价值计量情况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战略管理能力是衡量一家银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维度,本文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的银行发展战略,试图找出银行战略管理的共性,以期对逐步跨入国际资本市场后的国内银行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雪冬 《南方金融》2012,(12):55-58,54
本文分析了银行业服务外包业务的系统失控风险、战略风险、获得信息风险、退出策略风险、对手风险、信誉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操作风险和合同风险,借鉴美国银行业服务外包监管体系的运作经验,从监管法规和监管标准、业务范围、管理责任、银行告知义务、内控机制监管、外包服务商选择标准、外包审计、信息安全、合同规范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银行业服务外包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芸 《银行家》2011,(11):85-90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通过对国际活跃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总结其私人银行业务运作的成功模式,可以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全面详细分析瑞银与花旗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供国内同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科技发展及其监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英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当局在宽严相济强化监管履职、拓展边界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梳理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国际监管经验及其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监管认识上的两种误区,即过度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而放松监管、只关注国内金融稳定而与国际监管合作不够。对我国而言,应坚持合理适度监管原则、借鉴"监管沙箱"有益经验、推出金融助推工具、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金融改革、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监管趋同,以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刘明彦 《银行家》2011,(8):103-105
美国学者熊彼得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金融全球化时代,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在全球处于前列,但要长期保持这一优势,积极创新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的创新管理经验,对中国银行业提升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间统一银行监管:形成、缺陷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令跨国银行经营的国际业务更为广泛。由于国际监管主体缺位,这促成了国际间统一银行监管标准的形成。但现行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只是实行了部分的风险管理,忽视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具体国情。因此,国际银行监管体系应综合分析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保持监管标准的灵活性,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和国内监管合作,强化市场约束,增强市场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国际金融监管思路、模式和手段的变革轨迹,分析了后转轨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国情约束、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新兴市场经济以及转轨经济等,并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