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汇率与股市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近年来,随着811汇改、美元加息及中美贸易战等事件的发生,人民币开始进入贬值通道,相应地我国股市也有所下跌。通过建立非对称VAR-GARCH-BEKK模型,研究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人民币汇率与股市之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股市具有单向的均值溢出与波动溢出,人民币汇率变动是股市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了我国债市和汇市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债市和汇市收益率都呈现高峰厚尾的非正态分布,波动聚集特征显著;债市和汇市存在单向溢出效应,仅汇市对债市有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收益率序列总体呈现负相关,相关性较弱,样本期内两市场动态相关系数具有显著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DCC-GARCH模型和VAR-GARCH-BEKK模型相印证,分阶段建模,讨论CNY市场、NDF市场和CNH市场三个不同人民币报价在均值和波动率上的溢出效应,并考虑即期和不同远期间的交叉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推进,均值的溢出效应从CNY和NDF影响CNH为主,逐渐过渡到双向溢出和CNH作用增强,且CNH和NDF间的溢出方向反转,CNH引导性明显提升;波动率则多保持或转变为较强的双向溢出效应;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间的互动关系明显增强。未来布局全球离岸市场的同时,应重视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增强香港市场及其报价的离岸中心地位,以降低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多元BEKK-GARCH模型,立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利用“汇改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与上证综指的日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并对宏观政策的制定与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外汇远期作为我国主要的外汇衍生品对我国外汇汇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外汇远期和即期价格的波动之间也很可能相互影响。本文运用二元Garch模型对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的外汇远期与即期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远期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即期汇率的波动影响不明显,尚未起到降低我国人民币外汇汇率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BEKK模型和DCC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和动态相关三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存在波动的联动效应,汇率的波动会传导至股票市场,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增加股市的风险;同时股市的大幅波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者,既要重视外汇市场这一风险源头,减缓汇市对股市的波动冲击,也要加强对股市的政策调控,关注股市波动对汇市的影响,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5年7月2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上证综合指数作为样本,并以2007年4月4日(次贷危机)和2015年8月11日("8.11"汇改)为节点,运用基于交叉相关函数CCF的信息溢出检验方法来探讨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信息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率溢出效应;其互动关系体现在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层面上,既包括均值溢出又包括波动率溢出和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文献多是通过脉冲响应来刻画溢出效应,该方法得到的溢出效应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而本文则是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的方法来衡量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的溢出效应,它能够从溢出指数走势特征中提取股市对信息的反应,可以辅助投资者预判市场走势,做好资产配置准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特征明显,收益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高点,而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低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二元VAR-GARCH(1,1)-BEKK模型从均值与波动层面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动与CPI变动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均值层面看,汇率变动是CPI变动的Granger原因,CPI变动不是汇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从波动层面看,汇率波动性对CPI波动性存在显著ARCH效应,说明汇率波动水平会显著影响CPI的波动大小,但是CPI波动水平对汇率变动的ARCH效应不显著。汇率变动与CPI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性",通胀环境以及我国进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是"时变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察了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股票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是影响长期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股票收益率和通胀预期都是衡量企业和居民持有货币的重要机会成本变量,但通胀预期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货币替代效应和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增加了长期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效应是造成中国A股市场动荡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该至少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和考虑人民币汇率因素,尤其是当前应特别注重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Masson的多重均衡理论基础上,根据贸易联系传染金融危机的理论假说,以中国为中心,以其在本次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的贸易伙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英国)为外围,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的月度数据,从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两个角度构建冲击变量,利用边限检验方法,检验金融危机通过两种贸易渠道从外围国传染给中心国的途径,基于ARDL模型及VAR系统,探究中国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传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SJC-Copula模型分析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以此进一步分析波动溢出效应对债券市场风险规避能力的影响。研究选取2003年3月31日至2009年8月31日中信标普国债指数日数据和上证指数日数据,验证了两市波动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同时发现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了债券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双变量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汇改后股市与汇市之间价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同时还以2008年10月为界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来考察溢出效应是否发生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个样本看,存在从汇率变化到股指收益的价格溢出效应,在子样本1中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价格溢出效应;(2)在子样本中存在从汇市到股市的波动溢出,在整体样本及两个子样本中都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波动溢出.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15—2017年中证公司债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益数据,运用GC-t-MSV模型,检验中国公司债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并通过条件在险价值(CoVaR)模型度量两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公司债市场与股票市场间存在不对称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公司债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公司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受其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鉴此,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应增强对公司债市场的关注,根据公司债市场的风险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其风险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廖慧  张敏 《投资研究》2012,(7):108-117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和股价、房价之间的信息传导和波动关联备受瞩目。本文采用VAR-MGARCH-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股价和房价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波动的溢出效应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股票价格的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增长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从资产价格的水平影响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等国内资产价格的水平相关性较弱,而股票价格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明显,并就该结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境内即期汇率与NDF汇率之间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且境内即期汇率占主导地位;1年期的NDF汇率与境内远期相互引导,而其他期限品种只存在境内远期汇率对NDF汇率的引导作用。国内市场应进一步放开对于衍生品交易的限制。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引入力度,会扩展市场的容量,促进参与主体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