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通胀预期对央行沟通信息的反应,并与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引导通胀预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央行的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均对我国通胀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更有效,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未能较好地发挥管理预期的作用。因此,今后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央行沟通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筛选出有关物价判断的措辞,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央行信息披露指数。随后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信息披露行为等变量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物价变动、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央行信息披露行为同样可以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价格型以及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歌  何启志 《金融论坛》2021,26(3):21-29,59
本文对比研究央行沟通对企业投资的短周期引导能力。结果显示:在短周期内由于传导时滞,利率渠道的货币政策难以引导企业增加投资;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央行沟通能够通过预期渠道引导企业投资,但单独实行央行沟通的引导作用仍然有限。如果在进行央行沟通的同时配合信贷政策影响企业持有现金,就可能在短周期引导企业增加投资。此外,企业财务杠杆会减弱央行沟通的效果,企业投资价值对央行沟通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NK-DSGE模型中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和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以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预期不能有效控制住房价格,但会通过住房价格对无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直接财富效应和受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而受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限贷政策的收紧能有效控制住房价格,但会通过住房价格对无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直接财富效应和受信贷约束家庭消费率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产生更不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央行打出一套调控"组合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同时动用,三种货币政策手段一次齐出,这在央行历次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出乎市场的预期之外,可谓"指向明确,各有其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央行沟通不仅用于引导货币政策预期和宏观经济预期,还发挥着稳定汇率的作用。然而,相比于央行沟通影响利率和股价的研究,针对汇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使用E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语义相似度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试图检验央行沟通在稳定汇率方面的成效。本文实证研究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加剧汇率波动。这是因为,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越高,央行释放的新信息就越少,从而会阻碍预期引导、加剧市场分歧,最终引起市场波动。分主题的文本语义相似度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了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稳定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即当期或上一期语义相似度越高,语义相似度的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会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的影响在汇率升贬值以及近期是否实施过货币政策操作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本文对如何完善和实践央行沟通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1,(2):10
尽管货币政策自2010年初就已由宽松逐渐向稳健乃至事实上的紧缩转变,但在经历了2009年的天量信贷投放后,2010年的信贷投放仍呈现出增长的惯性。在2010年全年通胀指数不断攀高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内容与工具都将得到丰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更加严格和多样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总量控制等都将成为央行与监管部门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抑制通胀、  相似文献   

10.
钮明 《济南金融》2007,(12):44-45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兴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工具、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缪延亮 《新金融》2022,(6):4-11
1990年以来,中央银行理论与实践发生着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现代央行对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愈发重视。探索央行如何有效管理金融市场预期,对于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均有重大意义。本文聚焦于央行针对金融市场的沟通和预期管理,关注其沟通边界和策略问题。在边界问题上,本文认为央行应该加强市场沟通的两类情形:一是当市场存在明显非理性和羊群效应时;二是当央行对该领域具有信息优势时。在策略问题上,本文认为我国央行应加强市场预期管理,需要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充分沟通,加强投资者教育,对于新政策的推出进行事前的预期引导,并可在沟通形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提升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兴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对传统统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工具、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央行票据的持续稳定发行,央行票据逐渐担当起传递利率信号。引导各机构市场行为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日常操作工具,因此研究影响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因素。探讨其合理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宏观经济预期、市场资金面、央行货币政策、市场预期等方面对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信贷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以银行信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难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对象逐渐转向更广泛的信贷——即广义信贷.我们基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可得的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出广义信贷需求函数,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我国的广义信贷需求关系.我们发现,广义信贷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市场利率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短期信贷需求则与市场利率相关性较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对于短期信贷需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信贷需求都显著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这有利于央行利用利率调控信贷需求,符合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化发展的方向.这些结果为央行预测社会融资总量的长期和短期需求,采取政策措施调控信贷需求,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模型,并结合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以及考虑投资者异质性的股价动态调整方程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外汇市场干预与中美息差影响股价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采用2006年10月至2015年8月的数据以及Logistic平滑转换误差修正模型(STEC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外汇市场干预和中美息差对股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制异质性,而且汇率预期变化对股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央行外汇干预,而中美息差对股价的影响最小。在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预期的条件下,贬值预期的进一步增强及息差缩小或是"倒挂"均会导致股价下跌,此时央行的负向外汇干预有"止跌"作用,但该作用较小且不显著;而当人民币处于小幅贬值或是升值预期的环境中,升值预期的进一步增强及息差扩大会导致股价上涨,而此时央行大幅的正向外汇干预可能会助长股市泡沫的产生。该结论意味着,在我国资本账户不断开放以及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强化汇率预期的管理、完善利率调控机制以及保持适度的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对于减少国际资本的投机并进而防范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财经动态     
《国际融资》2006,(6):70-71
央行强调没有改变全年信贷投放总量预期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透露,对于央行是否会有后续加息动作或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需视经济运行的情况做出适当判断,但央行不会改变年初对全年信贷投放总量的预期,虽然第一季度1.26万亿的贷款增量,已超过全年2.5万亿计划的一半。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会限制贷款的需求,央行也将会通过窗口指导方式配合加息,要求银行适度地控制信贷投放速度,而且当前央行对银行机构的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当基准利率提高后,下限也随之提高,优惠利率下浮后的下限也是如此,必然会对银行放贷产生约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正向;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从严货币政策的效果;股票市场的繁荣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险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总体来讲,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变迁,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09,(21):4-4
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视通胀预期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北京大学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高度重视通胀预期的影响,但应对危机与在正常情况下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杨蕾 《时代金融》2012,(33):100+238
2011年,中国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市场上产生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以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信贷,遏制通货膨胀。经历了一年的紧缩调控,到2012年,物价水平已有显著回落。纵观2012年上半年,CPI、GDP、货币供应量等重要经济指标均有所改观,宏观经济在平稳中发展。本文通过对2012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形势进行阐述,运用央行调控经济所采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实施后的经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预测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动与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04,(10):10-14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会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流向、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四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市场也会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价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等影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的诸多问题: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