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晗  张克菲 《金融论坛》2019,24(5):21-31
本文基于同业业务货币供给创造的视角,分析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量和实体经济融资规模的不同影响及其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可以创造信用货币,但这些资金并非全部流向实体经济。虽然短期内同业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但长期内不再显著,反而会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此,应持续推进金融去杠杆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显现。本文首先运用大量统计数据从业务规模、业务结构、资金流动三个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勾勒出金融同业间资金流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的考察,研究探讨了银行同业业务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是决定于存款货币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电子货币的流通,分别作用于货币乘数的若干决定因素,进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货币乘数还存在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货币乘数理论对于解释银行创造信用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极为良好的工具,但是人们还想知道货币乘数对于货币政策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是否能把货币乘数当作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变量,特别是当人们对货币流通速度感到扑朔迷离之际,更想知道能否以对货币乘数的研究来代替对流通速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电子化货币、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超  冷燕华 《上海金融》2004,(9):13-15,19
本文对有关电子货币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一定的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是否发生借贷为基准对广义的电子货币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并分别讨论了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我们将电子化货币看作是一种电子金融手段的创新,并认为电子化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对央行通货和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更多的货币纳入到银行系统乘数创造的过程之中,从而总体上增大了货币乘数。如果允许发生借贷,电子货币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货币形式参与并增加货币总供给,其存量的大小将与其储蓄率和流转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敏 《浙江金融》2007,(4):17-17,16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郭晔  程玉伟  黄振 《金融研究》2018,455(5):65-81
本文通过构造商业银行同业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不同程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异质性,并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速和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增速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但是降低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二,对参与同业业务程度不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高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提高了低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三,货币政策显著地改变了银行的同业资产持有比例,银行的风险越高,参与同业业务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配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从理论上探讨了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涵盖狭义电子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言,其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的类型以及发展程度,一般导致货币需求先上升而后下降,呈倒V形。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而言,电子货币会导致货币内生性增强,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增大,增大程度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持有者和发行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从理论上探讨了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涵盖狭义电子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言,其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的类型以及发展程度,一般导致货币需求先上升而后下降,呈倒V形。就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而言,电子货币会导致货币内生性增强,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增大,增大程度取决于狭义电子货币持有者和发行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本文首先对货币乘数理论进行了批判 ,认为所谓货币乘数只是一种幻觉。因为基础货币并非由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 ,没有对信贷货币和基础货币的需求 ,就不会有信贷供给和基础货币供给的扩张。因而 ,在货币供给创造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货币除数。随后 ,建立货币除数模型 ,分析了货币内生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货币理论教学中,存款货币的创造是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于货币供给部分的论述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货币银行教材对货币乘数公式推导的一个基本版本的分析发现: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两个公式当中现金漏损率和通货比率都用字母来表示是不妥的;存在现金漏损时计算商业银行应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基数会相应减少;转换比例t的提高将导致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的上升而不是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股权结构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持股比例和股东性质两个方面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具有金融同业背景的银行更易产生同业投融资冲动,而股东为民营资本的银行更倾向开展传统信贷业务,存款质量更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和规范会计核算三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同业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关货币乘数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科书中对货币乘数的定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银行存款创造乘数,另一种观点站在中央银行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货币扩张系数,现实中应将两者作明确的区分,分别称为存款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乘数以确保货币供给量预测的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脉络,研究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本质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后监管时代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调控效果、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美联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同业业务融合后的监管经验,提出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进而构建涵盖虚拟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虚拟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其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货币(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货币对现实世界交易性货币的替代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非货币,则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虚拟货币的类型;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货币,则会直接导致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增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虚拟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就相关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而且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当前针对同业业务的监管不断加强。随着金融监管的趋严,银行在缩减同业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用创新和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规避金融监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情况,详细解读目前存在的六种乱象模式,并对未来银行同业业务的规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同业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银行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流动性为研究对象,试图厘清银行同业业务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同业业务与流动性管理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悖论”,体现在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不同偏好上:期限错配是同业业务盈利的重要来源,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则是严格约束期限错配。本文还在系统构建金融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借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规模银行、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大小,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