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4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开辟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纪元,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模式.其中的变化之一就是将"交通事故责任"又称之为"当事人责任",二者除了称谓差异之外并无本质变化.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和第92条确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的新规则和新依据,二者分别成为当事人责任"认定"和"推定"的依据.科学、公正地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或者当事人责任成为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为了使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配套实施的部门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赋予了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运输》2012,(4):20-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运输》2014,(4):25-2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围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管理》2006,(4):30-3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将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后,法律改称之为"当事人责任"。目前,社会上依然俗称之为交通事故责任,除称谓的变化外二者没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新《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共十章七十五条。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1992年8月10日公安部令第10号)九章五十九条。《程序规定》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8.
在一方为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是否享有代位求偿权在司法上存在争议,通过对《民法典》实施生效以来的248份判决文书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在司法实务中此类案件的审判思路,并对《民法典》第1208条进行法律解释,同时厘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民法典》第1165条的关系。为了解决“同案不同判”的窘境,《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作为认定机动车事故责任的特别法理应优先适用,但对于非机动车的责任认定并不存在特别法,所以应以侵权责任编的一般法进行规制,即以《民法典》第1165条作为机动车一方对负责任的非机动车一方的请求权基础,进而通过《保险法》第60条认定保险公司的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定义的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人不履行交通义务,侵犯了他人的交通权利,因而道路交通事故的本质是交通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管理》2006,(9):54-58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车物损失或者人体伤情轻微的交通事故,可由一名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处理。如果机动车之间仅造成车辆损失且车辆尚能行驶的,在基本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各方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  相似文献   

11.
设立救助基金的背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利用强制保险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通过浮动保费减少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是  相似文献   

12.
<正>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如今已成为普通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在享受到它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现象、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线民警,现就二轮、三轮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谈几点认识。一、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认定一是国家法律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管理》2014,(10):50-52
正一、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14年5月1日实施。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14.
正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2013年"史上最严交规"的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了适应社会形势风云变幻,作为管理者的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思考、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与改进。《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其配套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13日,公安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卫生部及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制定并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6.
责任认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目前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具体实践中更是见仁见智。针对“是借道通行,还是违章逆行”一案,我谈点拙见。 一、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性质的认识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后,人民法院开始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纳入诉讼范畴,使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性质的认识问题更加凸现。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依照法律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后果之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管理》2005,(12):24-2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已经一周年了。这是我国第一部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将交通事故认定书规定为证据,并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由此确立了交通事故原因责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性质,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做好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的首要职责。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年来临汾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情况看,事故处理民警的执法水平有所提高,一般能够做到公开、公正办案。但是在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于认定交通事故的事实不懂得现场痕迹提取、固定物证,缺乏检验鉴定技能和侦察意识,制作的现场图和现场笔录不符合要求。如有的图形符号应用不准,痕迹确认不细…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纪念《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五周年,浙江省宁波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在全市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