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使用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杂草危害的过程中,如药剂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施药次数太多,施药适期不准,施药方式不当,或使用时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等等,均会造成农作物药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经济受损。一旦农作物受药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现介绍几种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作物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一直是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2004-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苹果主产区农药施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劳动力成本与中国苹果主产区亩均农药施用成本呈倒"U"型关系,且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施药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果农出于保证收益和降低风险的考虑会增加施药强度,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会使得劳动力要素投入减少,传统的基于精耕细作和打"放心药"的过量施药行为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生产者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倾向于按需施药和科学合理施药,减少了施药次数,有利于降低苹果果品的总体施药强度。(2)劳动成本上升与实现农药减施的政策目标具有较大协同性,这对进一步实施农药减施增效政策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入夏以来,为解决沙区易旱、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河南省内黄县采取精准滴灌节水抗旱新技术,通过遍布田间的管网给农作物实施按需、按量、按时"打点滴",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4.
刘英 《农业经济》2022,(6):76-77
为了扶贫减贫事业能够取得实效,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发展出“扶真贫”“真扶贫”和“真脱贫”三个评价维度。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契合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绝对贫困治理中,如果说从政治动员到技术动员是精准扶贫的一次正当性,那么在相对贫困治理中,促进国家的施政伦理与乡村基层的社群伦理的共通与兼容,则是精准扶贫的二次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能力,防范技术治理中的数字失真。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农作物在花期喷施农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会造成减产。因此,正确掌握花期喷药时间,是作物高产的关键。 一、大豆一般在上午开花。据试验,在露水较大的早晨6点施药,一般减产12%左右,且秕粒增加。所以,大豆施药应在下午3时以后为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6.
农药施用是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规模分化下,农户施药行为出现明显差异。已有研究从农户专业认知、风险厌恶、劳动力缺失等方面对化学资本投入的影响进行探讨,但忽略了要素之间的成本派生(引致)关系。本文基于引致成本视角,将施药派生的劳动力与机械成本从总成本中剥离出来,利用江苏318户稻农调研数据,实证剖析了不同规模农户施药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施药引致成本高低差异下的不同约束效应,是小农户施药次数与亩均农药支出明显高于规模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应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施药行为标准,加强构建适宜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引导小农主动加入服务体系,规范施药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引致成本视角下不同规模农户施药行为差异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施用是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规模分化下,农户施药行为出现明显差异。已有研究从农户专业认知、风险厌恶、劳动力缺失等方面对化学资本投入的影响进行探讨,但忽略了要素之间的成本派生(引致)关系。本文基于引致成本视角,将施药派生的劳动力与机械成本从总成本中剥离出来,利用江苏318户稻农调研数据,实证剖析了不同规模农户施药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施药引致成本高低差异下的不同约束效应,是小农户施药次数与亩均农药支出明显高于规模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应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施药行为标准,加强构建适宜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引导小农主动加入服务体系,规范施药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夏季气温较高,给农作物施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遵守规程:对可食果品、蔬菜及其它作物施药,要在地头上插上施药标记。施药要均匀周到,不能重喷或漏喷,以保证作物安全。记住施药前不饮酒,施药期间不吃东西、不吸烟,顺风隔行喷施。施药结束后,立即用肥皂洗手并洗澡更衣;清洗喷雾器。  相似文献   

9.
雨季施药应掌握以下几点原则。1.明确防治对象、对症施药。由于农药品种很多,特点各不相同,而为害农作物的病虫害种类也很多,习性更是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农药品种必须充分考虑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及生育期,做到对症施药。如果误用或错用农药,往往起不到防治作用。2.掌握施药时期,适时施药。每种病、虫害都有其最佳防治时期,因此选择施药时间应当考虑病虫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储粮保护剂在粮食入仓时的机械喷雾技术及其使用要点、注意事项;介绍了超低剂量喷雾技术的使用场合、使用要点;分析和介绍了砻糠载体施药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介绍了微胶囊谷物保护剂的发展应用前景及其施药技术;介绍了保护剂的表层环带施药技术、表面施药技术、隔层施药技术、回字形施药技术、底层施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一个月来,连续不断的雷暴雨,后期可能还会出现的病虫害,令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的种植大户们心生"不安"。面对粮食生产严峻的形势,如何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确保今年国家和区域粮食高产与安全?实现高产优质,关键在于转方式7月12日,在扬州大学组织召开的卫星导航对行精准施肥施药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成果现场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的原因和"白色污染"现状的分析,认为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能、蓄水量和含水量,这样会严重削弱土壤的抗旱能力。同时,残留地膜又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土壤中残留地膜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农作物减产。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贫困治理在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资源配置的社会化程度、精准帮扶的对应性以及扶贫信息的对称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如此现实状况,坚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治理资源区域性流通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基本理念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得以生成。新兴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与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以互联网思维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以及利用互联网新兴技术助推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生产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农作物的栽培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稳定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强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具体的农作物栽培需要来进行相关技术的选择。同时为了免于受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必须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好病虫害的治理工作,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温时节,何时施药为好?吴跃飞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农作物最容易发生病虫害,此时必须十分注意施用时间,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地施用农药,到底什么时间为最佳施药时间呢?经验告诉我们,应以上午8-10点和下午5点以后为最好。因为上午8点以后,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讨了农户信息渠道利用对农户施药规范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信息渠道的利用不仅会直接影响农户施药规范性,并且可以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安全施药认知对农户施药规范性产生间接的影响,且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农用无人机能够对农业种植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综合情况,对田间病虫害做好相关的检测,收集各项数据,帮助农民开展合理的灌溉,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推动农业精准发展。本文针对农用无人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以求推动我国精准农业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986组调查数据,运用贝叶斯分类推理方法探析了农产品安全风险治理中政府行为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作用机理,并对政府在农产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职能及其行为效果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政府组织施药培训、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合理宣传施药、处罚违规施药行为、对生物农药施用给予补贴以及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构建农药施用标准、出台农药施用政策等,对于农户是否施用农药、是否考虑施药安全间隔期以及是否重视农药残留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控制农户过量施药行为上作用较为有限。对此,实现农产品安全风险的社会多元共治是弥补政府行为有限性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政策法规自身的适用性和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对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通过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会引起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调整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对福建省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现行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增加化肥的投入数量会提高其参保意愿,增加农药投入量会降低其参保意愿;相对于未参保的农户,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了6.21%,而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降低了1.82%。再以农户耕地规模为分类标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比普通农户降低了3.41%;在农药投入上,规模农户比普通农户降低了4.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应针对农户"低碳型"与"高碳型"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差异化的补贴和保障方案,使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补贴和保障水平设计更精准化;应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等方式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发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应建立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引导农户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20.
每种农药都有各自的特性.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施药时.受外部环境影响或用药不当.都可能造成农作物发生药害,造成生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