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辉文 《金融与经济》2007,113(6):22-2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运用协整、VECM模型、脉冲反映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外汇占款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含义。实证发现:外汇占款不仅没有引起金融机构流动性增加,反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由于政策“宣示”效应大于资金“冻结”效应却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加。这显然是一个悖论。然而与我国外汇冲销政策实施有关,也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初步有效的,尽管这是以其独立性为代价。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当的市场流动性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既有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化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即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调控手段,标本兼治,才能真正防止流动性过剩给我国金融和经济造成损害,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爆发前,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对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主流认识是反对把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只需在泡沫破灭后通过下调利率进行干预,然而,历次国别或全球金融危机都充分暴露了主流认识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本文运用我国1999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上涨与货币流动性增加正相关,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应考虑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逆经济风向行事,实行更为对称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为了启动经济,我国央行曾六次降息,并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却说明我国运用货币政策的失灵。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失灵主要来自于体制方面的政策不协调二~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改革失灵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启动经济所要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即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三方面入手去启动经济。  相似文献   

5.
该文梳理了2014年以来货币政策运行的新特点,剖析政策变化对调节经济结构、改善宏观账户的积极意义,并基于对后续全球经济和流动性格局的预判,对我国货币政策走势提出前瞻性判断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至2013年这6年间,我国国内流动性历了剧烈上下震荡,造成了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足以及不对称,造成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如何很好的恰当的货币政策以及该政策所产生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各国央行所力求稳定并持续追踪的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流动性波动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和理论,梳理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观点。其次理论剖析以为,在流动性上下颠簸猛烈下,会经由利率影响信贷渠道,进而影响信贷终端即实体经济,从而对货币政策的完备性传达产生干扰,其效果不尽如人意,轻易对中小企业产生不好以及不明结果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应对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缩短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管理流动性波动以及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央行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央行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琳 《新金融》2010,(7):14-18
本文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西方国家更加有效、调控流动性更具优势、以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矛盾更具成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期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从收缩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缓解房地产上涨动能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短期流动性收紧不改货币政策主基调》: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体现在央行明显加大了资金回笼力度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的启用。这与近来流动性显著增加,金融市场化发展背景下央行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相关,并不能由此简单推断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目前国内经济反弹趋势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就  相似文献   

12.
要通过启动内需而保增长,就必须有效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启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中应该更多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慎用货币政策,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财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责.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作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和资金清算人,通过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当前,我国央行建立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14.
稳健货币政策的成效初步显现,这已是有目共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我国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贷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致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货币需求存在利率弹性以及证券资产需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不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制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方面的机制性障碍,提出了在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同时,通过利率结构调整和规则调整启动资本市场,重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滞存与通货紧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货紧缩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难题。本提出流动性滞存原理,用来解释我国的通货紧缩现象,对该原理与此前有关原理的承继和发展关系,以及有关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依此原理提出缓解我国通货紧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央银行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货币政策操作,这一迥异于传统金融理论做法的背后,是对我国特殊的经济金融环境的适应性实践。对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实践,既要考虑政策效果和央行可控性,也要对货币政策实施成本作出理性选择,还需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环境进行适应性考量。因此,我们应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与当时当地货币政策实施条件来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的两种形态:常规与非常规常规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通过利率的升降来传递其政策调整方向,并通过调节市场的流动性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走向。常规货币政策有两个核心,一是政策趋势。央行通过宣布基准利率的方式来表明其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大多数国家央行选择隔夜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二是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市场流动性,通过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影响中长期利率以及实体经济。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之时的权宜之策,有四种操作。一是明确承诺利率将长期保持低  相似文献   

20.
武胜利 《西安金融》2007,(10):73-74
以银行资金宽裕、放贷冲动较强为主要特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己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近年境外资本,即大量"热钱"的涌入,是带动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产生和经济数据全面"低烧"的主要原因。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综合地运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国际协调在内的各项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