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1998-2003年期间,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不显著;但进口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所以,调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浙江省微观企业2005—2007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及行业异质性对企业分组,分析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有制异质性分组中,民营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在企业规模异质性分组中,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对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中小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在行业异质性分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8-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统计信息,本文利用倍差法考察了入世前后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发现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依赖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实证结果证实:尽管出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在中国加入WTO后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样本估计的结果还显示,外资企业和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学习效应下降最严重,入世后它们的出口学习效应几乎不存在。因此,要想实现中国出口贸易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出口结构的优化,鼓励内资企业"走出去",提高引入外资的质量,实现出口产品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6.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域聚集非均衡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32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分别就出口和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1998—2003年期间,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贸易开放度高的行业并不比贸易开放度低的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不显著;但进口显著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所以,调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舍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相似文献   

9.
出口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侧重验证出口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忽略了对其内在作用机制的考察。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并结合中介传导模型来尝试打开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这一"黑匣子"。研究表明:出口能够显著促进本土高技术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该效应是通过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管理绩效提升这两个途径获得的,其作用机制中并未包含自主研发这一要素。本文的研究为本土企业如何利用出口实现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及其影向因素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整体及各行业2002-2007年的出口贸易隐含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分析这三种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2002、2005及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分别占当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6.60%、41.23%和38.54%,出口商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出口规模扩大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增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则随时间和行业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最后,本文在总结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较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外贸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普遍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新-新贸易理论基于异质性企业思想提出的筛选-匹配模型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本文基于2006-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重新检验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性别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依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但对女性就业水平却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虽然能够提高就业水平,却很难达到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性别歧视,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出口会导致企业生产率提高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出口的生产率效应?本文采用2001—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估计了出口的即期和长期生产率效应。我们认为企业出口之前的研发投入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吸收能力来提高出口的生产率效应。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计量方法,我们发现:(1)平均看来,对于首次出口的企业,其出口当年企业生产率有2%的提升,然而在出口之后的几年中这种提升效应均不显著。(2)对于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存在着持续且幅度较大的提升作用;但对于没有出口前研发投入的企业,出口对生产率没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或提升效应短且较弱。(3)出口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企业从事出口前研发年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与八国接壤.我国加入WTO后,新疆因地制宜,努力拓展周边国家市场,出口贸易显著增加,极大带动了新疆经济增长.本文从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汇集1997-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新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现状,主要借助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等三个指标,与全国同类指标相对比,分析出新疆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碳排放行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识别并系统研究了中国的不稳定出口关系。特征事实显示,不稳定出口关系在出口中占比高、分布广且重要性持续增长,同时出口稳定性存在生产率失序现象。理论层面,通过将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拓展至不完全信息条件,本文刻画了不稳定出口关系的发生,解释了“出口关系崩溃之谜”,并引入多产品企业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出口决策,从出口试探视角解释了出口稳定性的企业“组间”生产率排序和“组内”生产率失序。经验层面,基准结果显示,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构建稳定出口关系,出口稳定性表现出企业组间生产率排序特征;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会促使该企业产生更多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出口稳定性表现出企业组内生产率失序特征,验证了理论命题。引入多产品出口企业行为,发现企业生产率提升抑制了核心产品相关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但会促进核心目的地相关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提升扩大了出口范围,尤其是出口目的地数量,但不改变价值分布,仅激发了更多的出口试探,这造成了更多不稳定出口的发生。因此,多产品企业在生产率提升后的出口试探增加和出口范围扩张是解释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关键。本文结论意味着,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上开始深度融入全球化,本文使用2001-2015年OECD国GDP年度增长率和年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对中国出口变化率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变化率和OECD国GDP增长率呈正向相关关系,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率呈负向相关关系.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与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上升,对我国出口贸易提出挑战,对此,应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汇率稳定,避免过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从以上两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在当前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浙江省1986-2011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数据为基础,介绍了浙江省FDI流入以及出口贸易结构状况.利用相关关系矩阵研究了FDI与浙江省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性,接着进一步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浙江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作为研究背景,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论证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理论上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相关性,从而为我国运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了出口贸易的改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DEA的Malmquist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之后重点考察了包括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11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化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产品加工业RD投入结构和市场环境;改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刘静 《时代经贸》2011,(20):81-82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促进了经济不断增长;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显示,从动态效应来看,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均表现为积极的正向响应,并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