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贺琴 《江苏商论》2012,(9):149-152
培育特色产业链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开挖可提高民俗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因此喀什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不需要跟风与攀比,走民族品牌之路,出优质特色产品,以民间种植产业打造特产品牌的地方形象,以民间工艺产业提升城镇文化的魅力指数,以民间游乐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辐射力,这样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将会为喀什地方经济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陕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品质。本文针对目前陕西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存在的文化生态问题,通过建立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组织管理保障、提供民俗文化生态安全的资金保障、提供民俗文化生态安全的政策法规保障以及旅游生态安全教育保障等方式,建立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以保障陕西民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奇、异”是旅游者心底的追求,旅游创意是旅游发展的命脉,旅游创意产业的形成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以民俗文化为内核的旅游创意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广西旅游的发展需要以自身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源,广西的靖西县在加强旅游创意产业与民俗文化结合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旅游资源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是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现阶段长白山旅游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旅游产品、宣传促销、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渗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必须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整合各项资源,实现资源向产业转变,从而推动长白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点,本文对长白山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峰 《现代商业》2007,(6):110-11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本文从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功能着手,分析了发展群众文化的内在动因,提出了民俗文化带动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4)
蔚县剪纸是河北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民俗文化重要的载体。在推进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河北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如何更好地将蔚县剪纸所代表的河北民俗文化推介给国外受众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民俗文化翻译相关研究,通过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及适宜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在了解邢台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说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开发地方民俗文化旅游,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这对促进一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巨大。河南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河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将对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一些发展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6):19-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物质生活的享受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享受,选择旅游来放松身心的人数越来越多,更在乎新颖、不同的感受,这给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民俗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各国已经将其列为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但我国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状况不太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国家加大管理力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引导民俗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游文静  张华 《商》2014,(5):232-233
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支撑。自贡灯会是在传统习俗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俗文化,有着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促进了自贡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以SWOT的角度分析了自贡灯会旅游并提出了有效促进灯会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民俗文化外宣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民俗文化外宣与经济发展之间密切相关,强势经济会促使文化走出去,吸引异域文化群体关注该地区文化,促使文化影响力提升;反之,文化的传播又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0)
本文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为前提,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出吉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提升吉林省文化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商》2014,(45):223-223
一、引言 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常见的游览形式有认知民俗事象、参观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民俗风情等。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旅游资源,正在逐步展现其巨大的旅游潜力,民俗旅游业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超过肉类购买和消费量的一半。吉林省饲料资源充沛,发展养猪业有很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过腹转化"是最好的出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2.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陈建勤 《江苏商论》2007,(11):77-78
民俗旅游是一个大有可为、极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从规范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率、商品转化率均较低。西方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对中华几千年历史底蕴的综合展现,富含着深厚的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财富。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兼具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将民俗文化融入到经济活动当中,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民俗文化与经济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民俗文化对经济良性发展的推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宠 《中国报业》2012,(10):41-42
本文通过研究保定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略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途径、功用等方面的内容,就保定市民俗文化旅游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个人看法,综合社会各界力量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努力建设保定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论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贵州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发展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重大意义、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民俗经济     
薛霞 《北方经贸》2005,(12):108-109
民俗与经济相辅相成。民俗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机遇,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民俗文化必须扎根于经济这块沃土,经济的发展,为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但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冲击了传统民俗,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