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经验,加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我国政府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  相似文献   

2.
探索金融危机下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致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再加上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世贸国家滥用WTO规则和壁垒,不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做出反倾销决定过程中,通常会以某个国家为替代国,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以低于国内价格或成本价格向国外市场倾销,使得中国企业更容易受到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攻击.本文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来探讨,在金融危机下如何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切实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在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同时,也不断遭遇来自多领域多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与危机前的贸易摩擦相比,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产业领域都有所扩展.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愈加隐蔽.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在与中国扩大贸易的过程中,也在挑起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面对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产生的新特点,本文从贸易摩擦所涉领域、贸易摩擦范围、贸易保护手段和贸易摩擦政治化等四个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茜妹 《经济问题》2007,332(4):115-1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幅上升并由此促进了国际贸易大发展.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以自身利益为重心的战略导向,也使得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并愈演愈烈.应对贸易摩擦,政府必须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从事后应诉转向事前预防;完善贸易摩擦快速应对机制,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面临的贸易壁垒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如贸易摩擦的层面有所改变,方式增多,摩擦的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所涉及的国家日益增多等.贸易摩擦激增主要是由外贸出口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等因素造成的.面对贸易摩擦应正确对待,建立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后开始抬头和膨胀,而我国近几年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因此遭受的对外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本文阐述了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美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外贸易摩擦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外贸易摩擦不仅会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限制,同时它也反映中国与有关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政策乃至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冲突。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国家是将反倾销、反补贴甚至技术法规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来使用的。所以,解决贸易摩擦的过程即是中外双方就贸易政策、措施进行对话、交流、协调的过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有助于为中国积极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在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世界经济背景下,贸易摩擦也会变换不同的形式,并有时表现为激烈冲突的贸易战。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贸易摩擦的加剧会损害双方利益,因而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文章通过对中欧贸易摩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分析,指出中国应对中欧贸易摩擦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被称为全球贸易“压舱石”。而日本又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两个国家都无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而持续加剧。贸易摩擦的特点主要以程度不断加深、范围更加扩大、数量逐渐增多为主。事实证明,中日间贸易摩擦的加剧会使两国两败俱伤。因此,面对双边贸易摩擦,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把风险个损失降到最低,是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探究了近期中日贸易出现摩擦日本和中国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对解决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在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同时,也不断遭遇来自多领域多国家的贸易保护壁垒。与危机前的贸易摩擦相比,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产业领域都有所扩展。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愈加隐蔽。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在与中国扩大贸易的过程中,也在挑起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面对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产生的新特点,本文从贸易摩擦所涉领域、贸易摩擦范围、贸易保护手段和贸易摩擦政治化等四个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贸易摩擦及解决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涂奇 《经济师》2008,(10):93-94
文章从简述中美贸易的现状及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开始,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多层次原因、贸易摩擦对中国经贸的影响、中国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近几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演越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损害了两国以及企业利益.本文总结了近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和动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求对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WTO成立以来,发展中国家成为实施贸易救济的新秀。本文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特征与加剧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应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5.
2001年 4月 23日。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大葱、香菇、蔺草席等三种农产品实施临时性紧急进口限制措施。6月21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三种进口商品加征100%特别关税,真正意义上的中日贸易摩擦开始。对此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各种不同的观点频繁见于报端。其实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贸易摩擦是正常的,中日贸易摩擦只是开始。 中日贸易摩擦是日本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开始,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市场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并将本国政治矛盾转嫁给中国的一种歧视…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不断演化和升级.中美贸易摩擦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必将影响到中关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探究其原因及主要特点,分析贸易摩擦给两国带来的经济效应,将有助于预测两国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势,拽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护政策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导致世界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整体角度来看,农业政策通过以政策优势取代比较优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扭曲效应对贸易摩擦产生影响,这些效应又因摩擦的当事国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殊效应.发达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竞相保护博弈效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边境政策的刚性对抗效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则导致择定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出口环境日益严峻,在长时期内,贸易摩擦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为政府与企业重点警惕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国企业面对的贸易摩擦新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贸易大国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华 《时代经贸》2004,(10):22-31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外贸易协调,努力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为企业争取公平贸易的环境”。因此,作为一个努力实现和平崛起的贸易大国,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危害性,深入思考造成我国不断遭受贸易摩擦之痛的各种原因,对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并提出积极的应对之策,这无疑是确保我国外向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经过一系列的传统贸易战、汇率大战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最近又蔓延至了新能源贸易领域,尤其是两国在合作与摩擦之间态度的快速转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给两国未来经贸关系的发展添加了更多的变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对中美两国近年在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与摩擦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美两国在新能源贸易领域的未来合作仍将以低级别的贸易摩擦为主,但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较低。最后,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以及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