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形成和存在具有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发挥着维系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调解社会矛盾、传递民族文化等重要作用。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对外生制度移植创设了适宜的土壤和条件,但是习惯法对外生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的排斥与对峙妨碍了制度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长期并存,但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的推进,二者冲突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它们间的冲突,从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视角,分析民族习惯法存在的原因、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及如何调适二者的冲突成为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我国水资源大省,但由于农村饮用水源面临的法治困境,农村群众面临严重饮水困难。然而,这里的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地形成了一套丰富的保护饮水源的习惯法,这些习惯法包括了对饮用水源水量和水质的保护内容。文章试图构建广西农村饮用水源法治与习惯法的良好互动,以期更好地保护广西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林权秩序主要由习惯法调控,林业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有山林习惯法、行道树林习惯法、果林习惯法、特种树习惯法和集体林权等。这些实体规范是习惯法第一规范。林权的惩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属于习惯法第二层次的规范。坝村的林业环境主要归功于习惯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坝村林业习惯将与官方法律融合,从而受到官方法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6.
环境习惯法是环境法的重要渊源之一,在环境法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环境习惯法虽多,但环境习惯法的适用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环境习惯法的积极作用,袪除其负面影响,必须在促进习惯法与国家法相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明确法制建设过程中环境习惯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及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南石灰岩地区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故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这一地区极其重要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生活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壮、瑶、苗、侗、水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地资源保护习惯法,以此来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他们在对土地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保持水土、保护土壤和节约土地等习惯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土地资源保护习惯法,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一地区稀缺的土地资源,有效治理、改善这一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进而实现西南石灰岩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之下,民族地区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增长形式,即民族产业集群.本文认为,云南民族地区已进入产业集群的初步阶段,但具有集群程度低和生产网络不紧密的现状,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很强的地方文化性、民族互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民族地区特有的资源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产业集群又为民族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完善民族地区的市场体系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由此揭示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民族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基本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然而我国的民族关系还有一些不和谐的方面,从政策策略上解决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等问题,对于完善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类院校作为一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的院校,云南民族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院校,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类院校之一,对于民族类的本科教学的研究问题就很有研究意义.经济学是该校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经济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主要是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其内容广泛、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强.对经济学类本科教学进行专门研究,分析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民族类院校本科教学的必要性及困境互动式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经济学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1.
习惯法是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者们基于自己对习惯法概念的理解提出了诸多不尽相同的界定观点。本文将学界关于习惯法概念界定的主要观点分为"国家法说"和"社会规范说",并通过对这两类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后提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即应站在国家法立场上界定习惯法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重要的民族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节庆旅游逐渐兴起.目瑙纵歌节作为德宏州的重要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在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目瑙纵歌节在未来的发展应注重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增强、节日仪式的完整以及节庆品牌的打造等方面,使目瑙纵歌节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票号的规制研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领域。在长期的商事活动中山西票号形成了一系列商事规制原则,包括针对票号的行业习惯法与行会习惯法。山西票号行会习惯法是在票号行业习惯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虽然票号的行会习惯法形成以及成熟较晚,但对票号的发展却起过重要作用。从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的视角对山西票号的规制予以解读,并挖掘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具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特色文化,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是民族政策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因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总体发展滞后。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政府主导的差异化制度供给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因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因而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知识是指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地域性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传承了本土的文化过程,是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零散、实用、地域性强、富有民族特征的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意义上严格的科学技术又是有区别的。地方性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印痕,应该用科学、辩证的观点加以尊重、保护、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是特定国家、民族社会集团总的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气质。它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接受的基本人生信念或自觉的价值追求,并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分析中国以及欧洲(或欧盟)的文化传统,可以从中得出影响双方外交关系的特征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瞿梦杰 《经贸实践》2016,(3):245-246
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丰富的资源,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来扭转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局面的观念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相关文献的框架及内容梳理来全面介绍该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和重要研究成果,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族工业企业1931年和1933年的调查数据,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首次测算了近代民族工业16个工业部门中90个行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特征,但技术效率普遍偏低,离前沿面还有较大距离.具体的分组比较显示,包含有限公司与拥有厂房的行业并没有呈现出更高的技术效率,较少使用童工与从事消费品生产的行业则具有明显的效率特征;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行业与平均规模较小的行业相比,技术效率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