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后门融资假说的框架下,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以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可转债融资企业与股权融资企业的财务特征,总结出了可转债发行公司的具体特征,结果发现:较股权融资企业,可转债发行公司(1)规模更大、更年轻、违约风险高,而成长机会差异不大;(2)资本支出、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更高;(3)为了降低其违约风险,其盈利能力更强;(4)发行公告前,股市相对处于低迷时期;(5)发行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筛选了2001-2007年中国发行可转债的25家公司的转股行为前后收益率数据,以超额收益率作为公司股价的衡量指标,回归考察了可转债转股行为对公司短期股价的影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短期内转股行为与公司的股价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由于中国可转债公司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原股东持有可转债份额较大的限制,转股行为对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可转债转股行为对公司股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筛选了2001-2007年中国发行可转债的25家公司的转股行为前后收益率数据,以超额收益率作为公司股价的衡量指标,回归考察了可转债转股行为对公司短期股价的影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短期内转股行为与公司的股价星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由于中国可转债公司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原股东持有可转债份额较大的限制,转股行为对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可转债兼具股权和债权双重属性,是各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内某调味品企业Q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Q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使用事件研究法评估该企业发行可转债的公告效应。评估结果发现,Q公司此次发行可转债公告效应为负。Q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失败经历给相关企业敲响警钟,发行可转债前除了充分考虑公司面临的机会、应对的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外,也有必要理性认识发行可转债可能带来的风险。本文试图为可转债发行主体做出合理的可转债融资决策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5-2019年间发行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总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公司发行状态为解释变量,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可转债融资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且经营绩效与公司资产水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恒源煤电发行的可转债和长江电力发行的公司债为例,分析了在股市可能走向不景气的情况下,发行可转债对公司的利弊。并指出,只要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财务风险,在这种大背景下发行可转债就是有利的,这主要表现在财务费用上的节约。  相似文献   

7.
可转债融资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长期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买进持有超额收益率和对经营指标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价值的长期影响,并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后公司股价和经营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在可转债发行当年普遍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利润。尽管存在这样的负面影响,可转债融资仍然具有很大优势,我国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考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可转换债券是兼有债券、股票、期权三方面特征的混合融资工具,对发行公司融资决策的盈亏影响具有不均衡性。基于经济理性假设,不同类别的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状况以及融资成本,来选择是否采用可转债融资,即我国企业利用可转债融资应理性地抉择。这一点对于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可转债定价分析——以工商银行可转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26日发行公告表示,公司将于2010年8月31日起开始发现存续期6年,规模为25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初始转股价为4.2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本次发行可转债所筹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本文将利用二叉树模型对工商银行可转债进行定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2020年期间发行上市的非金融类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为样本,深入研究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市场发行效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申购政策由资产申购转为信用申购后,发行抑价率显著降低,市场发行效率显著提高;在影响机制方面,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向市场发送积极信号、减少相关利益冲突和缓解债务代理成本等渠道降低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和信息收集成本,正向调节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发行抑价的缓释作用;在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上,由于我国投资者以散户为主的构成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从而负向调节了申购政策转变对可转债发行抑价的缓释作用。本研究部分填补了与可转债申购政策变化相关的研究空白,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拓展到可转债市场提供了佐证,丰富了与可转债市场定价效率和发行抑价的相关研究,为监管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可转换融资工具,是国际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转债的发行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本论文以我国目前在沪市交易的34只可转债为样本,以宣告发行可转债当天的市场调整后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来衡量发行可转债对其股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18只可转债及其标的股票为例,研究了可转债发行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可转债的发行与否对于标的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影响并不显著,解释力度不足5%。当对股本(流通股本)以及平均交易量进行控制后,发现解释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可达到15%,说明股本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有一定影响。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方差分析的结果都不足以说明可转债发行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筹资新方式——分离交易可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新品种。随后,马钢股份于2006年11月13日发行5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马钢股份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标志着分离交易可转债这种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运用较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罗妍 《上海会计》2003,(10):18-20
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引起了广泛注意。随着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门槛的举措出台,许多上市公司已在考虑将可转债作为再融资渠道。本文将简述我国现行对可转债的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加拿大的处理方式。先以我国为例。假设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发行100,000元可转换公司债,票面利率10%,三年到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债券实际售价118,500元,市场利率8%。发行两年后,公司可行使转换权,每1000元面值的债券转换50股面值10元的普通股。在发行日作会计分录:借:现金118,500贷:应付债券100,000应付债券溢价18,500在2001年12月31日付…  相似文献   

15.
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74家公司发行的87支离岸人民币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这些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显著为负的公告效应,此效应近似等于我国公司在国内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公告效应,小于可转债和公司债发行时所产生的效应。横截面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规模、信用评级和债券的相对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债券的期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负债率和成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泛滥引发了证券市场的信用危机,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识别出财务欺诈公司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2005年至2006年因财务欺诈被证监会公告的公司为样本构造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是财务欺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洁 《中国金融》2021,(2):85-87
可转债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证券品种。自深宝安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债以来,28年间,伴随着我国可转债发行从探索到停滞再到繁荣以及债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可转债在证券市场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正>可转债作为金融衍生品,具有股票、债券、期权的多重优势,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工具。2017年,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可转债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9-2021年连续三年发行规模均超过2500亿元,2021年A股市场可转债发行规模达到了2771.67亿元,一级市场热度不减,二级市场持续追捧,中证转债指数涨幅达到17.32%。本文通过选取2019-2021年间发行的可转债A股上市公司(不含银行、证券等金融类)作为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可转变换债券转换条款的合理设计对于其顺利发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选取的我国53只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进行了系统的统计性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税收抵减假说、财务危机假说、风险转移假说及风险评估假说原理设计了合理实证研究模型,对这53只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大公司、信誉较好的公司、获取经营现金能力较强的公司倾向于设计较高的转股价格;成立期限较长的公司以及未来收益较不稳定的公司有同样的设计倾向;公司股本结构和外部制度性因素也对可转债条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至今,中国可转债市场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自诞生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可转债的发行要求不断明确,配套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可转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提高。然而,在2017年以前,虽然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增长迅速,但其融资总额占资本市场股权产品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转债的发行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可转债的定价条款过于复杂,市场接受程度较低。随着2017年证监会对可转债产品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明确,可转债发行规模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品种。为确定可转债定价方式,本文以“广汽转债”历年来的市场价格为数据基础,以B-S模型为分析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求影响可转债定价的主要因素,对未来可转债定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