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入世对我国女性就业的影响(一)有利影响1、WTO规则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的完善有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女性就业入世有利于建立公平、规范的劳务市场,减少无序的市场和非市场化行为所造成的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为女性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随着公平竞争观念逐步形成,劳动法律、政策以及用人机制必须改革,这将使女性的就业领域不断扩大,女性有机会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干,自主择业,向高层次发展。2、加入WTO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在长期中对我国的总体就业水平包括女性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1)入世后,我国将享受多边的、永久的最惠国…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男性和女性对非农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存在不平等。考察了农村女性的家庭幼儿照料责任对此所产生的影响。在农村贫困地区,缺乏稳定可靠的幼儿看护机构是母亲非农就业的主要障碍。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592户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拥有6岁以下幼儿使女性农业生产的参与率增加1.94个百分点,而非农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参与率分别下降1.22和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简称“双转移”)决策部署以来,珠三角“腾笼换鸟”,欠发达地区“筑巢引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广东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实现产值1686.96亿元、税收90.926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8.38%和...  相似文献   

4.
略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甄大春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6~1.8亿人之多,其中有大约6000万人已离开农村,跨省区流动打工,形成庞大的流动过剩人口;有1亿左右滞留在农村,构成潜在的过剩人口。同时,农村劳动力的数量每年还以1300万人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就业紧缩的态势十分突出.结合湖北的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就业紧缩中女性就业的缓冲作用突出;就业的性别分层不明显;女性对男性的替代作用显著.男性与女性的就业竞争与融合代表着城镇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方向,但女性在第二产业和竞争性第三产业中的缓冲作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女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区域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指导,立足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定性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引入就业弹性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后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结合云南省产业调整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调整对策建议,即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调优第一产...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变迁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使用农村村级和农户层面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样本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影响。统计性描述分析表明样本村离最近高速公路的距离显著变小,同期,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也有显著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有低龄化趋势;农村青壮年、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率较高;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会。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农村高速公路通达性的改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对当前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新疆劳动力资源处于相对短缺和绝对剩余并存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而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又非常严重。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减弱,尤其是第二产业资本增密导致排斥劳动力就业的趋向显;二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相对较快;三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劳动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张蕾  肖楠  王雪飞 《时代经贸》2014,(6):139-13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女性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快速、健康、文明发展的大问题,是一个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和谐的发展,本文呼吁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女性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于用人单位、女性大学生和社会都是益事。  相似文献   

11.
吴昂 《经济问题》1994,(4):40-4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吴昂到2000年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纵...  相似文献   

12.
甄影  单博 《财经窗》2003,(12):30-31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女性就业不容乐观,但这并非完全是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并未在劳动力市场上转化为相应的平等就业和培训机会。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的劳动分工以及妇女就业前景的改变,但也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农业产业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笔者从无棣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角度入手,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就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初始路径选择和发展中的结构性特征,是黑龙江省乡城劳动力流动制度在改革后依然保持控制性特征的重要原因。虽然信息化有利于将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所带来的收益内部化,并促进转移过程的完成,但在实践中仍需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完善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王郁昭 《经济论坛》1994,(14):40-41
农业劳动力逐步非农化,这是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走这样一条道路。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资源的短缺格外突出。首先,农业劳动力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绝对剩余。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中国农业劳动力也有相当程度的相对剩余。其次,不仅农村有剩余劳动力,由于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和城市化方针的失误,城市也有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尽管现在看来城乡劳动力在就业选择上有某种互补性,但总的来看这是一对矛盾。第三,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套工农分割、城乡封闭发展的制度安排,改革以来虽有若干突破,但农村人口的产业和区域流动(特别是城乡流动)仍受到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就业市场可望容纳这一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将给部分农产品供给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民工回乡就业则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要求稳定转移与难以实现定居、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与培训远不能满足需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与农业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等三大矛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为总量过剩,结构短缺。在总量过剩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通过多种途径的投资形成,具有多因性、动态性、多维性、激励性的特点。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本部分地取决于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本文重点分析人力资本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农村人力资源也得到了改善与提升.关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也实现了一定的成效.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能够帮助农村群众增加收入,同时也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本文通过对技能提升培训对于农村人力资源转就业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解现阶段加强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