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持久的,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是当前很多地方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的一条新思路。要想更好的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利用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返回家乡去创业,就要分析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了解影响其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好的扶持政策,来吸引和扶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2.
虽然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就业形势有所缓解,但由于农民工在危机中看到自己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同时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家庭问题、子女教育等各种衍生问题也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因而一些农民工选择返乡自主创业,形成了返乡创业热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但是,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模式造成了农民职业转化和身份转化的分离,使进城务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特有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农民工就业模式和农民工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改变农民工就业模式,实现农民工向城市工人阶级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人口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在我国城乡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问题却令人担忧.由于经济差异,农民工会选择外出务工以减轻负担,但是到年老时,大部分会选择回到家乡养老,老人没有自己养老意识,还沉浸在养儿防老上,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覆盖面广、标准低、救助能力弱的阶段.同时,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养老状况急需改善.在当前的时代,互联网的"大数据"呈现出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运用互联网手段对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研究却少见,本文将以我国贫困地区黔西南地区普安县为例,深入研究农民工养老问题,进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运用好互联网时代特有信息工具,总结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前农民工养老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也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外出务工行为是中国"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关系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儒家文化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儒家文化对农民外出务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儒家文化影响越大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意愿越低,但这种抑制作用在自身和父母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要从文化和思维方式转变的角度根本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问题,促进农民工的良性流动,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构建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是农民的劳动者。如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以及这些就业心理所存在的缺陷。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的分析,最终得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满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1·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外出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手续,依法维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服务。2·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就业信息。调查显示,没有外出的劳动力中有47·2%担心外出找工作困难,有4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政府提供就业信息,39·3%的农村劳动力希望得到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多数…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形成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农民工的权利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并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等方法,针对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且屡屡受到损害的情况.详细分析了农民工权利问题产生、发展并不新恶化的制度及非制度层面的原因,力图为农民工权利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形成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农民工的权利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并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等方法,针对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且屡屡受到损害的情况,详细分析了农民工权利问题产生、发展并不断恶化的制度及非制度层面的原因,力图为农民工权利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对浙南清江村的调查为例,分析了村民外出务工所引发的"后院效应".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院效应"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观念、生活方武等多方面.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有利于我国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等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生存和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但从现实看,农民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从五个方面就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与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创业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长,以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很多地方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的一条新思路。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对其创业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促进和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以更好的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回家乡,利用在外务工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转向现代一元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转轨过程中,推行渐进式改革,各项改革非均衡推进的结果。但城市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接纳与在社会身份层面的排斥二者并存,进城务工农民权益遭受着严重缺失。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公共劳务基金”建立的指导思想就是切实为广大进城务工农民服务,通过它的建立和运转,将有助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很多歧视以及有效突破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权益缺失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仅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湖北省农调队调查数据,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对影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一般分析,并采用AHP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布分别为个人主观意愿、人力资本水平、家庭状况、企业福利、性别、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金融海啸则使其更加凸显.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仅凭短期现象就得出结论.笔者梳理了农民工变迁历程,试图建立现行农村社会制度和渐进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讨论解决思路.结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维持家庭延续始终是小农最大的资金压力,农民工务工收入是支撑农户农村社会生活的"拐杖".从长期来看,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家产业结构、改造农民工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6.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以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西方中左翼党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坚持以公平和正叉为价值取向,强调就业和教育,并提出"从福利到工作"的福利理念.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民工大面积返乡,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农民工市场竞争力,从而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推动农民工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且在年龄分布上新生代己占据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着自身的突出特点.这部分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多为未婚,其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将在务工城市完成.因此,难以融入城市、受户籍所限无法享受到各种城市福利所带来的问题愈加凸显,“市民化”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本文基于对广州市积分入城政策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政策实施的现状、尚存在的不足并探索优化措施,同时,分析积分入城制度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农民工影响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