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发病症状及特点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大多离群独游于水面、岸边或下风口处。投饵时不吃料。剖开腹部,肝脏呈土黄色,颜色变淡或苍白,呈花斑状。用手捏易碎,放入水中易散开。肝囊肿大,胆壁变薄,胆汁呈墨绿色,肠道内无食或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鲟鱼集约化养殖的提高,伴随而来是病害的上升,病害严重危害着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不利鲟鱼养殖业的繁殖。下面为大家带来鲟鱼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疾病以及防治方法。败血病败血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这种病菌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分布,所以此病是鲟鱼养殖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病害。发病时病鱼行动缓慢,摄食量减弱,腹部、口腔、鳍部等体表部位出血,肛门红肿发炎,鱼鳃颜色较淡,将病鱼解剖后发现肝脏肿大,肠胃发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病症状及诊断分析生病的异育银鲫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对生病的个体进行检查发现鱼体颜色发黑,头顶部、下颌、口腔、眼眶、鳃盖、鳍和鳍基等部位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肛门红肿且外露。体表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打开腹腔,有腹水,肠道颜色变淡无食,肝脏组织坏死、颜色变淡变白,胆囊肿大,颜色呈墨绿色。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生动物肝胆综合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致富指南》2004,(17):43-44
一、症状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暴发流行水生动物的肝胆综合症病,该病症状为:发病初期鱼体外观比较正常,仔细观察可见尾鳍边缘透明,俗称“镶边”。鳃丝发炎、颜色变浅、草鱼种眼球下部有一小红点;鱼在池中游动不正常,解剖可见胆囊偏大、胆汁较浓、肝脏肿大、红白相间、呈花斑状,或变白,容易误诊为因营养障碍引起的脂肪肝。该病若不采用有效药物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继发烂鳃、赤皮、肠炎、烂鳍烂尾、出血、疖疮、溃疡等综合症状,严重时肝脏坏死脓肿或呈豆腐渣样病变,常伴有腹水。二、感染对象鲤、草、鲫、鲶、斑点叉尾鮰、云斑鮰、黄颡鱼、长吻…  相似文献   

5.
《渔业致富指南》2006,(11):56-56
18、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肝胆综合症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仅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肝脏颜色略淡,轻微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其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解剖观察,病鱼体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不同程度地肿大,颜色变为白色、黄色、土黄色、褐色或局部变成绿色,肝脏失去光泽,质脆、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胆汁充盈,胆汁颜色变为深绿、黑绿或黄色。病鱼常伴有肠炎、烂鳃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病症状及诊断分析生病的异育银鲫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对生病的个体进行检查发现鱼体颜色发黑,头顶部、下颌、口腔、眼眶、鳃盖、鳍和鳍基等部位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肛门红肿且外露。体表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色。打开腹腔,有腹水,肠道颜色变淡无食,肝脏组织坏死、颜色变淡变白,胆囊肿大,颜色呈墨绿色。对体表、鳃丝、肠道进行切片,在50-100倍的显微镜下观  相似文献   

7.
<正>本站通过多年养殖银鲫的经验,总结了一套银鲫肝胆病的防治技术,愿与同行们共同探索。一、发病症状及特点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大多离群独游于水面、岸边或下风口处。投饵时不吃料。剖开腹部,肝脏呈土黄色,  相似文献   

8.
<正> 肝坏病是目前养殖鱼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使用受细菌、病毒侵染或脂肪氧化较严重的饲料,具有很大毒性,从而损害鱼类肝组织。它可造成弥漫性脂肪变性影响肝功能。这类变性脂肪往往发生坏死,使肝脏呈黄色或黄褐色。还有投喂受霉菌感染的饲料,如玉米、米糠、花生饼、豆饼等一些容易受潮的物质,产生黄曲霉及亚硝酸基化合物等招致鱼类的肝病;另外,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引发肝病,或长期使用含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刺激肝脏的饲料添加剂,也易使鱼肝脏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大片坏死;肝静脉阻塞、门脉压增加,以及造成胶体渗透压降低和肝淋巴液等渗透压增加,而导致鱼体蓄积腹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人秋后最好做一次系统的鱼病检查和预防,以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其重点是防治细菌性、寄生虫病和营养性疾病。一、鱼体解剖与鱼病检查 取主养鱼与配养鱼各2-3尾,按常规鱼病检查方法由表及里地进行目检和镜检。重点是检查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及内脏脂肪积累、肝脂肪浸润等情况,以便及时掌握鱼体的健康,为设计系统鱼病预防方案提供依据。秋季多见的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水霉病、打印病以及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鱼虱等寄生性鱼病。细菌性鱼病可根据发病部位、病鱼的症状,结合相应器官的病变情况加以确诊。寄生虫性鱼病可通过目检和镜检寄生虫的形态确诊。肝脏健康状况可通过目检肝脏器官的外表、大小、颜色和镜检肝组织确诊。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鲟鱼工厂养殖发展现状、鲟鱼病害的发生、流行情况,结合实际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工厂化驯养鲟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鲟鱼养殖者参考。一、引起鲟鱼发病的原因1、引起鲟鱼发病的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1998年开始,随着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粤西地区,特别是在湛江市遂溪县广泛养殖,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导致种群退化,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对池底的压力不断增加,病害趋于严重。一、当前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目前,以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和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为代表的病害,是当前养虾业最棘手的问题。往往表现出"红须、红腿""肝胰脏肿大,颜色淡白或者淡黄"或"肝胰腺严重萎缩"等典型的"对虾弧菌病"症状,有的  相似文献   

12.
正1.牙鲆的病毒病1.1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在1996年,该病在四国的养殖场首先发生,其后发病海域扩大到日本西部海域的多个县的牙鲆养殖场。【症状】患病鱼外观可见体色变黑、腹水导致的腹部膨大的特征性变化。解剖检查时可见病鱼腹腔和围心腔内积水,肝脏淤血或褪色,多见肝脏、脾脏肿大。有时可见肝脏的点状或斑状出血,生殖腺出血,也可能看到肌肉内出血。在海面养殖和陆地水槽养殖的鱼均  相似文献   

13.
高效防治常规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规养殖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体表、腹部、头部、鳍条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及肛门红肿等。解剖后常见腹腔内有较多血腹水,肝脏颜色变异,鳃丝颜色不正常等症状。通常情况下,现场诊断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依据有五个:①养殖池塘同时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养殖品种(除草鱼外)时,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②花、白鲢发生死亡无明显症状;③在鱼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12月8日,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三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这三项成果分别是:"人工养殖鲟鱼鱼子酱及鲟制品生产技术研究"、"鲟鱼肝金属硫蛋白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上世纪90年代鲟鱼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后,一直到近年来鲟鱼鱼苗大部分靠进口,国内生产的鲟鱼只占小部分,差不多1/3左右。而我国鲟鱼人工养殖产业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野生鲟鱼资源却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五月,随着水温上升,小龙虾病害发生呈扩大趋势,表现症状:患病个体多为大、中虾,也发现小虾死亡现象,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道内无食物;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深,甚至坏死;虾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潜江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于5月中旬到病发地进行了采样送检,检验结  相似文献   

17.
<正>7、8月马上到了,温度持续升高,细菌活跃度增加,池塘鱼体疾病爆发频率也会提高,这时,广大养殖户最担心的就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肝胆类疾病,特别是肝胆综合症,发病时间长,养殖损失大。此病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发病症状: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尾鳍发黑,鳃丝水肿,发白或烂丝,大多离群独游于水面、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鲟鱼养殖在我国各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几种养殖鲟鱼的生物学特性及鲟鱼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前景,以期为开发和保护鲟鱼种质资源以及实现其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参考。1.生物学特性1.1外部生物学特性鲟鱼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体表裸露无鳞,被有5纵行大的骨板状硬鳞或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宜都市红花套镇鄢家沱村鲟鱼养殖大户古平光家热闹非凡,他自费举办了一场"鲟鱼养殖发展交流会",吸引了全省230名鲟鱼养殖户、水产专家、博士教授、饲料厂商参加。  相似文献   

20.
<正>我县于2010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随着我县鲟鱼养殖种类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鲟鱼的病害也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鲟鱼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鲟鱼病害,不仅关系到鲟鱼养殖效益,还关系到养殖水域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全县鲟鱼养殖基地开展了鲟鱼疾病种类调查,并结合当地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