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秋千 《中国西部》2011,(21):92-97
四川和重庆,有着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和日益密切繁荣的经济交流。随着今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成渝经济区让四川与重庆再次紧密相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成渝经济区存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相似文献   

2.
明亮 《中国西部》2011,(1):28-33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转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成渝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四大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荣昌是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也是重庆向西的开放门户。"荣昌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是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枢纽和节点,从更高的‘坐标系’上找位置,从更强的‘参照物’中定目标,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2015年,荣昌迎来了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撤县设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对荣昌区给予了全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从此,这个全新的坐标系和参照系,开启了千年荣昌的华丽蝶变。  相似文献   

4.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成渝经济区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5.
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在四川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自觉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6.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发挥区域内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整个经济区健康发展,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资源要素、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产业竞争、旅游支持产业、机会、政府政策这六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静 《特区经济》2011,(11):208-210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阿坝州准确把握生态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阿坝州按照"坚持一个方向、实现三个突破、完善三大体系、提升四个水平、突出六大产业"的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坚持"增量提质、跨越前行"主题,深度谋划,重点推进,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现已发展成为成渝及周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布局现代生产力,强化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理想区域,设立成渝经济区是合理布局中国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落实西部大发的客观需要。四川省在未来5-10年的发展中应当穷尽地利之势,合理布局生产力,积极开展区域内合作与竞争。为此,四川在成渝经济区生产力合理布局中的对策应当适当调整"一极、一轴、一区块"政策,积极扶持川南区块和川中北区块的发展,促进攀西地区的开发,从而改变中国经济战略布局和战略生态。  相似文献   

10.
辛辰 《西部论丛》2006,(1):12-17
由川渝数十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研究报告认为,成渝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不同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结构特色,它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扮演一个“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编按]  相似文献   

11.
杨佩群  李莉 《特区经济》2012,(2):159-161
2011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官方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粤东地区,这似乎说明不用研究粤东地区"融入"海西发展的问题,但是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差异,经济区建设主体与非主体地位也存在不同,因此,"融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突破以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局限性,在建设共同经济区域背景下,从系统学角度研究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尝试提出"粤东--海西"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李茜  毕如田 《科学决策》2011,(12):72-83
煤矿区作为城乡经济发展集聚区,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煤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建设的内容,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内容:依据煤炭资源开发中经济变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及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提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寻求山西省煤矿区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协调。为优化资源环境经济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保障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自贸区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给自贸区带来了生态风险。中国发展自贸区不能走别国老路,应努力建设和发展当代生态型自贸区,大力推动生态型自贸区建设,推动自贸区与生态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在对自贸区及其意义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提出若干建议,期望能对自贸区发展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莉 《特区经济》2011,(11):244-245
2011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粤东地区属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实不用探讨"融入"发展的问题,但是由于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概念的差异,以及经济区建设主体与非主体地位的不同,粤东地区必须预见融入海西发展的障碍,针对现状,发挥优势,采取积极主动、错位发展等策略,实现广东省提出的粤东地区"五年大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清水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分异及耦合发展模式,可为岩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清水江流域2012-2016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分异状态及耦合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4个阶段,耦合演进呈现“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模式,当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中级协调生态滞后状态;3个小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异显著,其中福泉市综合水平较优、凯里市居中、都匀市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质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城乡商品市场逐渐呈现出整合的态势。然而,由于条件的制约,民族地区商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利用二元经济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从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找出制约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因素,并根据分析提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归一化法、加权和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19.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西部大开发升级转型、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在交通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要围绕以人的权利和公正推动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公众需求出发,在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城乡制度衔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不断提升西部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金花 《特区经济》2011,(12):119-121
对国内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基本规律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注重以先进理念引领规划编制工作;政府统一调控土地市场与开发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并注重完善环境;以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未来发展的启示有:加突显城区功能和发展定位;更加突出产业集聚和支撑力度;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更加突出国际化和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