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源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向近代经济思想转变时期的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代表人物。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更清楚、更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初期的时代动向。他的经济思想可以归纳为“缓本急标”论、“黜奢崇俭”论、“除弊兴利”论、对外贸易论和“师夷制夷”论,不仅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和森是‘五四’以后中国提出建党学说的第一人。蔡和森何以能成为“第一人”?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个新的视角,即思想文化角度对蔡和森“成为‘五四’以后中国提出建党学说的第一人”,进行了探讨。旨在阐明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墨子思想对蔡和森建党思想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尽管先秦时期“农本工商末”思想根深蒂国,影响深远,但“重本抑末”思想的流变如行云穿梭,诸子备派从各自的世界观出发,各抒己见,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深深地打上了诸子各派经济哲学思想的时代烙印。如老庄的“道”本论,孔孟的“义”本论,墨子的“爱”本论,《商君书》的“农”本论等等,无不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因此,考究先秦诸子经济哲学思想之本末论,对于研究先秦的经济哲学思想,挖掘、开发其合理的成分,古为今用,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正名”逻辑,是我国古代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名”的理论,来规范思维和行动,以矫正“名实乖乱”社会现实的古典逻辑理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针对当前“名实淆乱”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经济逻辑的视角来对“正名”逻辑进行现实的解读,深入发掘本民族的逻辑思想,以捍卫社会理性,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序良俗和公平、诚信。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而战争中的军事武艺促进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时期,战争与武术的关系愈演愈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代战争中武术,包括兵器、兵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武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基础,其中表现出的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从中发掘一些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助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略论墨子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出发,分析墨子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特别是反对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的消费生活的重要意义。也提出墨子关于消费思想方面一些片面性,如相信鬼神、不加分析地反对音乐以及消费标准过低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丘浚提出的“听民自为”主张 ,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调节思想 ,它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的“善因论” ,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系统性。丘浚“听民自为”的市场调节思想在如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机制、实施政府调控等方面颇有建树 ,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市场调节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韵味”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揭示了中国古代诗歌复杂微妙的审美特征。“韵味”论的提出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韵味”成为诗歌重要的审美创作追求和审美鉴赏批评的标准是在唐宋代,这与禅宗在当时的盛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对此关系一论之。  相似文献   

10.
儒、道、禅的思想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道家与禅宗的影响尤为显著,道家的“无为”、禅宗的“顿悟”为中国的古代绘画增添了更为理想的色彩,它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也为古代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至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仁义"、"无为"、"兼爱"、"法治"等思想对我国保险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保险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为构建和谐保险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治道”与中国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牟宗三先生所提出的“政道”与“治道”说,考察了中国传统思想史中“治道”概念的内涵,认为所谓“治道”,其广义的指涉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学者们针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等构成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知识体系。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治道思想,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逻辑三大源流之一的中国古代逻辑既有逻辑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始终没有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独立出来,建立形式化的系统,形成一门独立的、充分发展的科学。这主要取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同时,汉语的象形特点、中国古代理论科学的缺乏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汉前期的农本思想与农税政策所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效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值得重视和深入分析。这一思想与政策,强化了举国上下的重农意识,充分发挥了财税杠杆对农业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成为后来治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光辉战斗历程,其次,深层次地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80年来的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然后总结80年来中国巨变的成功经验。历史已经证明和正在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前进的灯塔。  相似文献   

16.
权力符号是经济管理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经济逻辑学的角度,对权力符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解读,深入地剖析了权力符号的基本概念,探究了权力符号的经济思维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正确运用权力符号的思维方法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古已有之,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我们都可以找到和谐社会理论的踪影。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西方国家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探究这些思想理论来源,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代长江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偿作用,长江流域则成为中华文化退守与复兴的基地。这样一个与北方不断互动的过程,也促进长江文化在上古得以蓄积,中唐以后得到发挥,宋元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北方逐渐转向南方的重要原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浓厚的文化氛国和日益昌盛的文教事业;与草原文化保持了一定的生存距离;宽松活跃的人文环境与思维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政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山风景区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其准确的透视理解将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资源的全面准确把握。传统观念多从其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山水审美方面来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名山风景区还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政治理念并从这一全新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名山风景区。从君权神授、九州与五岳的空间秩序和古代士人的归隐与显达3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以期为全面理解中国名山风景区的内在蕴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