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昊 《理论观察》2023,(1):1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需要以价值哲学的视角去准确把握、科学推进。新发展格局追求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是其关键,高水平自立自强是其本质特征,巨大优势是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着独特的价值逻辑,马克思资本循环与世界市场理论是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是其历史逻辑,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相互叠加是其现实逻辑。新发展格局的价值旨归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发展格局的价值构建可以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马文武  苗婷 《改革与战略》2021,37(10):77-85
新发展格局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生成逻辑,是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提出,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是经济发展阶段演进一般性规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镜鉴、中国经济发展内生演化的必然要求,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主要特征催化的结果.理解这一生成逻辑,还必须认识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等同于扩大内需,不是各自为阵的"小循环",不是否定国际循环,这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而提振消费、优化投资、稳定出口等需求侧管理手段,正是畅通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在新发展格局下,面对消费市场供需错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出口不畅等问题,要明确需求侧管理思路,多措并举,以消费、投资、出口的稳定提升与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韧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元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的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成熟完善的数字经济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国内产业在出口贸易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应当立足国内大循环,积极推进转型升级。虽然我国产业链较长,工业门类较广,但仍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活力不足、要素配置不畅的问题,大而不强问题在特殊时期下尤为突出。为此,需要通过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利用好国内市场补链强链,完善中国特色产业政策体系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同时,提出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自主可控能力,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尤其要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2021,(1):12-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甘肃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出,"十四五"期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要更加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内需拉动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宁波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也提出,"十四五"时期,宁波要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路先锋,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宁波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8.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2020年,党中央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扩容升级是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动力.内蒙古存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乏力、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严重和周边发达城市消费"虹吸"等消费问题;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层次升级、农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也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本文提出内蒙古消费扩容升级的路径,即提高消费者的资源拥有水平,促进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提质和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1.
戴翔  杨双至  于奕 《世界经济研究》2024,(2):105-119+13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实现出口“提质增量”无疑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显然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理论分析为先导,进一步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合并所得的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以高铁开通为表征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出口实现“提质增量”的双重目标;第二,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规模城市的企业出口“提质增量”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第三,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作用的同群效应不仅受到同群城市中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的影响,也会受到同群城市中发展较好“榜样”企业的积极影响;第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水平、促进劳动力及其流动以及降低市场分割程度等发挥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不仅对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阐释与经验证据,而且在新阶段对于如何通过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匹配具有不同特点,需求侧管理的作用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新阶段加强需求侧管理,不仅要着眼于短期政策工具实现总量平衡,熨平经济周期,更要针对制约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持续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四五"时期要立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更加注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和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重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推进粤港澳互利合作以及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给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对不同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可达性相对较高地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格局走向均衡。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强化交通网络化,提升交通方式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重点关注可达性相对较低的城市利用交通网络的能力,推动形成多极网络联动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内需,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项战略任务。从深层次看,“完整内需体系”是嵌入国内大循环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新命题。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适配性地扩大内需,须以改革为动力,并纳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居民消费升级是扩大内需和有效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推手和内生动力.本文依据ELES模型从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与需求弹性视角探讨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困境,得出结论: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集中于居住,农村居民消费重点集中于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与医疗保健.结合实证分析结论,就如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角度,给出了促进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放缓,市场出现是否还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讨论.投资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而基础设施是畅通两个循环的重要基础.理论与经验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各国经验出发总结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最终都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从理论逻辑看,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关注的经济循环问题,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求侧管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把握需求侧管理中消费与投资、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局部与全局、国内与国际等若干关系.要构建收入均衡增长机制,培育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拓展投资空间并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刘江宁  陈贞吉 《改革》2023,(4):99-1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稳"态巩固、"进"势增强,经济回稳基础进一步夯实.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完成全年预期7.5%的经济增长任务较为艰巨.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中的隐忧,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力促经济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20.
吴曦 《开放导报》2021,(1):79-87
旅游业所特有的辐射和联动作用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蕴含着国内经济大循环所需的强劲动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线路、项目及产品加快推陈出新,低碳旅游进一步推广,在线旅游资产进一步丰富等."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游市场,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优化旅游业对外开放,广泛推动低碳旅游模式,深入实施"旅游+"工程,积极构建在线旅游资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