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以2007-2019年进行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从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和交易所监管者三个维度,对开发支出减值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开发支出减值传递了开发支出质量较低的信号,监管者能在减值年度有效接收信号并发放含相关问题的年报问询函进行监管,但投资者未能正确解读减值信号。进一步分析发现减值计提并未达到提升开发支出质量的目的,而信息环境优化有助于投资者正确接收开发支出减值所蕴含的信息。以上发现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准则的细化完善、开发支出减值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资本市场对开发支出信息解读和吸收效率的提升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则弹性的增加是否会诱致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核算办法,为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弹性。文章以此为契机,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该准则弹性来进行利润操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利用了准则变化带来的弹性的增加进行了相应的利润操纵;投资者对企业这种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市场评价。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市场上的并购浪潮仍在继续,再加上监管部门对商誉减值的特别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商誉减值的计提不但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也会对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乃至整个市场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商誉减值测试涉及较多的管理层判断,过程相对复杂,极易出现商誉减值测试失效。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当前市场情况,以嘉事堂药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该企业商誉减值问题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加强公司并购商誉减值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股权转让、吸收合并、提高应收周转率、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的应对方法,同时将研究结果扩大至整个市场,从企业商誉减值测试的内部控制、资产组的识别、盈利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及监管层、投资者、审计人员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降低我国企业商誉减值风险,引导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婷婷  柳建华  陈果 《南方经济》2022,41(10):111-132
新一轮并购潮以来,由"高溢价、高承诺"的不合理业绩补偿承诺导致的商誉减值"爆雷"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证监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以下简称"8号文"),旨在规范商誉减值会计确认、计提时点及监管细节,并明令禁止故意以业绩承诺期为由不计提或跨期计提商誉减值的行为。文章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8号文"有助于降低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水平,加强媒体对签订业绩补偿承诺公司的关注与监督,但存在2018年突击计提商誉减值的现象。此外,"8号文"能够降低上市公司对不合理业绩补偿承诺的使用倾向,降低并购溢价并提高长期并购绩效。最后,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并购企业在"8号文"之后没有显著提升盈余管理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文章总体表明,"8号文"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合理使用业绩补偿承诺,降低商誉减值水平。但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从完善业绩补偿承诺设计机制、健全法律法规约束等角度遏制商誉减值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逢春 《中国经贸》2009,(20):172-172
商誉是备受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一个话题。自行评估和确认商誉、利用商誉的定期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是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本文结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案例分析商誉巨额冲销的行为本质,给报表使用者分析商誉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供应商和客户的角度出发考察超额商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额商誉会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中介机制检验发现超额商誉会使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会计稳健性下降,导致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意愿降低.拓展性分析还发现当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时,超额商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供应商和客户会将超额商誉视为企业高风险的信号,拓展了超额商誉负面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监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相关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问题在上市公司中以传媒行业板块尤为严重。本文选用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事件为例,分析其商誉及商誉减值成因,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华谊兄弟捆绑明星艺人,选择不合理的估值与并购方法形成巨额商誉,后因东阳美拉业绩承诺未完成、宏观环境变化被迫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华谊兄弟企业价值下降,经营严重亏损,根据这种现状文末为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业甄 《中国经贸》2014,(13):257-258
研发能力以及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研发支出作为企业一项重要支出,其不同的会计处理将对企业的财务业绩的影响日趋显著。会计准则要求区别研究与开发费用,有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准则的灵活性将导致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准则要求出发,遵循会计处理方法可控的谨慎原则,分析对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的处理及相关控制。  相似文献   

9.
金税三期工程是一种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它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种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短视主义不利于数字化税收征管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的信息有助于数字化税收征管抑制研发操纵行为。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韦琳  马梦茹  金宇 《科学决策》2022,(5):101-118
以 2009-2019 年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 DID 的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企业研发操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如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前者通过提升企业内控质量和区域监管水平两条机制对后者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较弱和操纵动机较强的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缓解研发操纵对于企业专利质量和资产误定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佩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48-153
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媒体关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够促进研发投入,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的促进作用更强。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可以通过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促进研发投入,且正负面报道的作用路径有效性具有差异。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以及资源匮乏型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媒体关注的相关研究,为公司治理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 2011-2022年A股并购业绩承诺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业绩承诺变更对研发费用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业绩承诺变更加剧了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操纵现象,且这一影响是通过激发高管机会主义、降低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业绩承诺变更对研发费用操纵的影响在关联并购事件、主并方为国有企业、以及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动机和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业绩承诺变更主要通过激发高管的政策迎合动机提高了研发费用操纵水平,而该行为使得企业获取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  相似文献   

13.
以财会[2018]15 号文强制要求公司在年报中单独列报研发费用这一外生冲击为契机,采用2013-2019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强制列报研发费用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研发费用及其明细项的列报,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并且上述影响在分析师跟踪数量较低或当期无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以上结果说明强制公司列报研发费用及其明细项,有助于降低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债权人可以更好的了解公司研发活动情况,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相关结论可以为如何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巨亏的业绩报告,而引起净利润如此大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商誉减值。在2014~2016年的并购热潮,A股市场积累了巨额商誉,"商誉泡沫"的不断膨胀,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风险。文章首先分析商誉的内涵,其次从商誉确认和后续计量两个角度分析巨额并购商誉存在的原因,认为巨额并购商誉是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化解商誉泡沫也应当从确认和后续计量两个角度出发,确认自创商誉,并针对企业资产性质改商誉减值测试为定期摊销,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5.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目前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选取其分支之一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作为研究视角,围绕评估和会计两大领域,对中美不同准则体系下的商誉减值测试的减值测试顺序、减值测试单元、评估方法、价值类型的选用进行阐述及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研发费用大幅度增加,生物医药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研发费用紧密相连。我国亟需准确把握生物医药研发费用支出情况,多维度优化研发费用处理方法,科学解决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以及资本化问题,提高研发费用利用效率,确保各项生物医药工作有序开展。因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生物医药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有关商誉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现状,提出了有关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商誉减值的会计核算;自有或自创商誉在一定条件下应纳入企业财务账目核算;对于企业商誉应予以充分披露;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商誉核算质量:商誉的后续计量采取以摊销为主、结合减值测试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 2007 至 2015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乐观情绪对企业成长 张敦力 汪晓飞 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乐观情绪的存在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考虑到研发 活动对企业成长性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固有风险性与存在乐观情绪的管理者的冒险精神相匹配, 本文进一步从企业研发支出的角度探讨管理者乐观情绪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管理 者乐观情绪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研发支出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企业的研发支出在管理者乐观情绪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会计准则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规范在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17号意见书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如下:①只有取得商誉的成本才能资本化,维护和发展商誉的支出应作为期间费用从收益中扣除。②由于很少有无形资产能够永久存在,故商誉的成本必须分摊至人为设定的某一段期限内,并且取消了将商誉当作资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1年~2005年A股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亏损上市公司而言,为了保住珍贵的"壳资源",管理层利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以迎合管制的要求.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大于转回数,而在扭亏年度的计提数小于转回数,说明上市公司普遍通过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操纵利润.这为<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的关于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会计准则变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