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最有名的变法之一,也称熙宁变法,变法中很多理财思想与现代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但变法却难逃失败的命运。将近一千年后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这段变法的历程,不难发现王安石财政思想的局限性。本文正是基于现代的视角分析了王安石理财思想失败的原因,并以史为鉴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代王安石变法实施青苗法的初衷是去农疾苦、抑兼并,但在后来具体推行中以贷款为借口向民众额外敛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疾苦,助长了兼并。青苗法的失败说明王安石变法企图通过重敛于民的办法摆脱财政危机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和理财家,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中,王安石几乎所有的变法措施都与财政相关,都体现了一定的财税思想.本文从王安石财税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着手,概述了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其蕴涵的财税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其财税思想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费用支出和"官民比"近几年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实际这一问题古已有之。北宋时期,内忧外患,冗官繁多,构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背景。王安石变法中,裁汰冗员也成为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王安石变法裁汰冗员的背景、内容和结果进行了回顾和探讨,并结合当前现实提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挟管商之术,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经济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北宋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力主变法改革,而其变法核心则是“为天下理财”。分析王安石“理财”的思想,不难发现其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本文从理财之义、理财之旨、理财之道和理财之要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王安石的经济思想,认为有着我们今天应该继承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虽然去逝已九百余年,但由他主导的变法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之一,可谓盖棺而无定论,九百余年中,王安石约有八百来年是被否定,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提出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改革做了理论准备。他赋予传统的义利观以新的内涵,使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王安石<元日>诗的内涵,引发出对中国不同地域中"年"的民俗文化,为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社会财富增长奇迹,同时人们的财富观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及某种程度上的偏离。鉴于财富观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有必要基于马克思财富观的视角,厘清财富内涵、生成和分配方面问题的"理论原点"。当下中国社会财富内涵单纯是"物的积累",生产过分依靠"资本的催动"、分配倾向以"效率"为主导,偏离"时代叙事"。洞察当下社会财富发展的内在机理,当代中国社会财富的内涵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劳动",分配应倾向以"公平"为基准的"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被革命导师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善于写诗、词、散文等,其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本论文从语言物质材料(语音、词汇、语法)角度分析研究了王安石诗、词、散文的语言风格,以更好地把握王安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与欧阳修均是北宋名臣,二人前期交往甚密,后期因熙宁变法之争而疏远,世人多责王安石忘记师恩,化友为敌,然考证二人一生的交游,基本上是义兼师友。政见的不同,虽然导致二人的分歧,但并没有完全侵害二人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常平仓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中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得到更加清晰地体现。我国在当前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在化解“三农”矛盾的进程中,如何借鉴古代农业思想中的合理成份,如何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对于最终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祖宗之法以及士大夫是古代君权制约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有联系有互动,士大夫以自身的能动性,利用天与祖宗之法对君权形成理念与制度层面的制约。但是,王安石变法的"三不足"使之受到了破坏,结果其变法是以君主独裁来实现的,从而使得国家制度遭到进一步破坏,败坏了政治根基。有鉴于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权力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要确立社会主义的分权原则,另一方面则要尊重法治权威,尤其要尊重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5.
创业者缺钱是个永恒的话题,不论是政府、社会,还是银行、风投,都知道这种状况,且都在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科技创业》认为:缺钱当然是事实,却不是因此可抱怨、开脱直至解释失败的理由。创业的内涵之一,就应该是正确的财富观、融资态度、金钱心态和整合资金的能力。对创业者而言,惟有那句“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可以自慰并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富强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伟目标的"中国梦"的根本。中国所追求的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属性集中体现在对"富强"与"和谐"的内在统一上。以社会和谐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富强梦离不开社会公正。要使中国富强梦真正变为基于社会公正的中国人民的富强梦,确立并实施全面财富观是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性状已经发生了改变:自2000年以来的过剩经济表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在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同时,现在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发展“文化生产”上来。为此,首先应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财富观从效用财富观到货币财富观再到资本财富观的变化,用需要财富观取代货币财富观和资本财富观;其次要把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想要”(偏好)区别开来,从人本价值观对货币价值观、资本价值观的超越方面,研究需要的层次和结构,以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扬弃异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研究财富和需要内生关系的变化,重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由此出发,建构针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建立生态文明观、协调发展观和新财富观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青苗法,在制度设计上解决了两种生产要素—农民、土地在青黄不接时面临的功能难于有效发挥的问题,较大提升了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青苗法具备了银行借贷的雏形和财政的功能,有效替代了北宋之前的常平仓、惠民仓的功用,兼具了两者的优点,起到了富国、抑制兼并、辅助农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始终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王安石作为“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曾就如何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以及考核人才等诸多问题,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形成其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人才思想体系。今天,认真研究和探讨王安石的人才思想,无疑将会为现代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