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论述了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原则、规模和内容,三种新农村绿化模式(平原绿化模式、丘陵绿化模式、山区绿化模式)的设计要点、树种选择等要求。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责任,强化绿化管理,建立绿化养护的村级专业队伍,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城乡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因不同的社会政策和条件不相同,并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从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来看,城乡变化总趋势是向融合方向发展。从空间结构来看,实现城乡融合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理论模式,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即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农民的主体力量、市场的推动力量。三种动力意味着建设新农村有四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各市县的产业发展、自然条件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基础,对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已涌现出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可归纳为八种建设模式;总结这些先进典型带有共性的、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经验,并予以理论概括,并探索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尚待处理好的一些关系和问题,有助于陕西乃至西部条件相似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与推广;加强理论创新,完善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政策宣传、文化传播等功能,是高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与推广;加强理论创新,完善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政策宣传、文化传播等功能,是高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本文拟从财政角度出发,就江西新农村建设提出政策建议。一、江西财政支持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党的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制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此方针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由于对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领会不透彻,造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颇或差错。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对“二十字方针”的理论内涵与发展模式作一次再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引导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背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理论上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角度研究建设新农村,并从中得出了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布置,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等障碍,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考验,必须从制度上探寻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而现阶段,农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将分析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并探讨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增收的社会意义、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及其原因,最后对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具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的可行性,其着力点可以是:提供实用知识、技能培训;适合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建设示范性的实训基地等。同时,要加强创业教育,并注意课程、教学时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向城市偏向的二元税收制度,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关注的力度不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征新税种,适当增加有利于“三农”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税收政策对“三农”领域的倾斜和支持,充分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化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重点、搞好规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稳步前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县域中心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发挥和加强县域中心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节约农村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设计社会激励结构,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激励和治理机制,激励新农村建设中各经济主体调整发展机制和战略,从激励、能力、组织和制度上解决先进或适用生产要素、社会保障向农业或农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