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引入交易成本、制造成本、竞争强度、技术创新等四个潜在中介变量,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三种类型,分别研究集聚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发现集聚虽然总体上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交易成本、制造成本、竞争强度三个变量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具有显著的正中介效应,而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则产生了显著的负中介效应;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只有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虽然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均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不论在哪种类型的集聚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空间为产业份额和市场效率的双重"中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空间为产业份额和市场效率的双重“中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地区乃至国家经济起到重要带头作用,其核心正是产业集聚效应。在中国内陆地区,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明显的经济绩效差距,需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大类别入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城市群结构对集聚效应存在一定影响,本文从城市群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城市群集聚效应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问题》2021,(2):63-79
本文运用扩展的异质性贸易模型,构建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机制,并以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重塑产业集聚溢出效应建立理论假说。基于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计量验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产业集聚通过R&D资本流动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不凸显,而R&D人员流动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占总效应的90%。采用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二元选择模型,解决联立方程和选择偏误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从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企业生产率对扩展边际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而对集约边际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调整地区产业专业化集聚和释放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结构,是提升质量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群的结构效应和其本身特点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不集聚企业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体现了规模范围经济效应、合作—竞争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区域品牌效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与世界生产体系的融合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维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对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企业文化、生产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和响应能力的分析,提出基于隐性力量支撑维度和显性能力保障维度的二元结构,设计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的类原子模型,对其中结构内的协同关系和结构间的协同关系进行阐释,并提出二元结构的运行机理的齿轮模式,以期能够完善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促进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区域竞争力,而区域竞争力与产业集聚有着重要的关系,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行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本区域产业获取竞争优势。但集聚效应的发挥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套支持。“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为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操作平台,广东要利用此平台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必须对关联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解决好“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之间合作机制问题、区域内的资源整合问题,以及行政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爱平 《商》2014,(8):230-230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2000-2010年高技术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揭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并得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结构升级、生产效率、贸易竞争和产品创新有较大促进作用的结论,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方旭 《商业时代》2015,(3):116-117
对于特定的区域市场,产业的现实竞争能够影响其空间的布局。本文尝试采用经济博弈方法,基于产业竞争中的价格领导与跟随、同时定价两种情况,揭示了产业竞争下其空间集聚的微观层次原因,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区域领先产业对于同质产业的空间排他性特征、产业集聚更容易在实力相当的同质产业中实现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贸易数据,综合运用了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及波动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受到结构效应的影响明显,竞争效应其次,二阶效应最小。为了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开拓国际新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增加研发投入以及倡导国际市场的良性竞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优势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来自于地区的优势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优势不是外生的自然禀赋,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内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行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本区域产业获取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的产生,又受制于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及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污染排放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产业的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其相关性存在不同的结果。以产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006-2012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曲线的左半段,意味着,我国的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并没有抵消其所带来的污染,如何优化产业集聚,是下一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坛     
第二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 2005年9月9日,中国第九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商务部召开了第二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会议围绕“经济全球化、产业集聚与竞争力”主题,重点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和结构;探讨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关系;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法(CMS),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数据,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对中国向东盟出口机电产品的结构效应及竞争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则贡献很小。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优化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增强我国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悦国宁 《市场论坛》2012,(8):13-14,4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往往源于产业集聚,以某些细分产业为核心企业和相关支持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氛围,由此形成竞争优势,是其它国家(地区)难以模仿的是可持续的竞争力.文章以郑州纺织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角度对可持续竞争力提升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创新对郑州纺织产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虚拟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本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实践构建了中国工业企业虚拟集聚指数,考察了虚拟集聚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作用机制和微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行业及上下游产业虚拟集聚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出口DAVR,且对私营、非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作用更显著;虚拟集聚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加成率和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提升企业出口DVAR;虚拟集聚在降低企业中间品进口二元边际的同时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推动企业实施中间品进口替代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较具竞争力的组织形式 ,供应链联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而产生纳新的经营模式 ,对产业集聚与供应链联盟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并着重研究二者融合发展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它表现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集群效应的产生条件,指出要发挥产业集群规模经济、集体效应、溢出效应等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产业的相关性与支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