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主要是用来管理人的行为的基本工具,行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基于"经济人"的概念和预设,借鉴行为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催生"提倡行为"与消除"不良行为"两个角度出发构造了管理制度设计的具体路径,这些将使管理制度的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简洁和可操作,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方法创新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章的研究结果对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需求不断扩大,作为社会保障重要内容的养老保险备受关注,然而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在接续过程中遭遇种种困境。"互联网+"理念为解决养老保险接续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制度安排、管理实施、流动人口自身三方面探究当前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遭遇困境之原因,并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三个方面对养老保险关系合理衔接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国以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过程。回顾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实证与逻辑分析说明了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性--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进而引发对未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面临诸多困境的现象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悖论因素,并对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多重悖论进行实质性逻辑解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悖论的背后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各个层面追求一种理想主义倾向.理想主义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逻辑链主要体现在人性假设、企业组织属性、企业所处制度系统逻辑单元和场域等多逻辑构面,反映在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等多个逻辑切片中,形成基于人性假设悖论、企业属性悖论、制度悖论以及场域悖论的综合性悖论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悖论背后的逻辑链和内在机理,提出从悖论管理的两大视角即双元管理范式与权衡取舍范式破除企业社会责任理想主义的悖论空间,推演出合意性企业社会责任遵循的四大前提假设与具有的四大基础性特征.最后,提出需要从合意性社会责任认知逻辑元点、组织使命、组织范式、实践模式、治理机制、制度供给、社会生态等逻辑构面,构建合意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新范式,最终消解和破除企业社会责任的诸多悖论空间,寻求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增强柔性管理、合理运用"效率工资"制度、个体激励与全员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全面激励相结合等知识创新的激励制度的建立,得出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从默会知识到明晰知识、从明晰知识到默会知识的知识库建设,从而使人才资源变组织资源的激励制度创新方法。为此,主要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详细阐述了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组织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因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何构建经营风险社会化分担制度显得十分重要,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企业组织经营风险社会化分担制度的重要性,找出了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更好的开展经营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社会化分担制度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东方思维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和哲学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化规律,指出了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论述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阐释了东方思维方法对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以期为解决现代管理学思想与理论和管理实践界不能对接的困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研究者对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观察角度不同,从而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逻辑路径研究上呈现多样化特征。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应以公司治理目标为逻辑起点,在公司治理目标导引下,以互补循环的"公司治理结构(营利目标)"与"政府组织监督(监管目标)"为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约束基础条件,通过"复制式变迁"和"创设式变迁"交替方式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化:维度、路径与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重新审视、梳理、总结了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的维度、路径及特征,指出国际贸易理论基本上沿着"自由、干预"、"合作、竞争"两个基本维度演化,不同维度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贸易理论类型,并剖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存在的冲突与困境,将贸易理论演化与实现经济、社会、人类的全面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陈萍萍 《商》2014,(41):67-6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不断地发展,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不难看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处在一个动态的调整中。社会组织与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互补作用,相互依存着。本文以资源相互依赖理论为分析框架,阐述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如何进行互动,以期为重新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从组织层面提供一个理论逻辑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中,国家通过多重发包的数字生产机制解决扶贫对象锚定困难以及扶贫效果难以监测等难题,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治理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重视数据生产而造成数字的悬浮、规避责任而形成应付检查的痕迹管理、强调政府自主性而忽视了社会自主性。本文从"宏观制度—中观组织—微观主体"三重逻辑出发搭建分析框架,以阐释精准扶贫过程中技术治理异化的生成逻辑。研究表明,制度约束、组织推进和主体运作三者耦合造成了精准扶贫过程中技术治理异化的困境。技术治理异化现象侵蚀了基层政府治理的公共性及公信力,应从维护基层政府治理公共性和公信力的角度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路径依赖理论因过分强调历史记忆的影响,而无法解释某些重大的技术和制度变革以及创新路径的产生,也因此推动着研究者将观察的焦点从历史因素转向行为主体的能动性来探讨路径突破和路径创造。根据“战略决定方向、结构跟随方向”的思想,企业管理战略行为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组织结构系统内生地蕴含着路径依赖特性。本文从组织结构模式演进的视角对组织中的路径依赖形成机制和路径创造机制进行研究,并讨论组织结构变革中的环境变化造成组织变革的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泰罗提出科学管理以来,现代管理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从行为科学理论到系统管理,再到权变管理,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混沌化.然而,当今企业,至少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着大量诸如跳槽、违约、委托代理之类问题.追溯管理的本质,是人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感情有性格的,不是仅仅由制度、表格、规章所能控制的.管理不仅应该是科学的,还应该是艺术的;不仅应该是理性的,还应该是充满感情的.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谚.赫赛尔本在题为"新世纪的使命管理"的演讲中提出的使命管理的概念,似乎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使得枝繁叶茂的管理理论丛林变得一体化,人本化.  相似文献   

14.
"公地悲剧"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和人类对未来预期的逻辑认识在现实世界中已被看作"共同知识"。然而,"公地悲剧"的均衡状态——不动点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上所表现的不一致性又常常被现实的制度、经济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所打破,人们面对"公地悲剧"而陷入困境。用历史的逻辑理性来审视"公地悲剧",也许能洞察其背后更为一般的定义,为走出困境寻求一个可行的均衡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传洲 《江苏商论》2008,(1):133-135
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家族成员管理知识的匮乏或者管理人才的短缺,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成为必要。但是从目前的治理实践来看,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目前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路径和逻辑是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从经典的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整合的视角,对于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困境进行分析,以期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看不见的手解释"作为理论起点,即按照供求均衡理论,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看成比较长期的供求关系的组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脉络梳理,发现沿着的是一条非常典型的机构路径,基本上是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整来进行的.因此,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制度设计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导致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均衡长期存在.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是提高整个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梁晓刚 《中国广告》2007,(10):40-40
机缘巧合,2005年红塔山"人为峰"江苏市场上市,正好是由我全面负责其各地的推广工作,从无锡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到系统内的推广,从终端销售队伍的组建到日常销售的管理,从那个时候,红塔山在江苏13个地区面临的阻力和全国市场遭遇的困境,无一不引发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从大数据、组织结构扁平化、换位思考三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提出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然后在组织结构和制度方面要有足够的弹性,还强调互联网思维下要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活塞式"的推进.一旦政府主导的制度推进到一定程度后,诱致方的行为发生扭曲,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环境又无法形成,必然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基于此逻辑,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扭曲,及由此带来的路径锁定问题,并从这个角度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组织流程再造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很多企业的理念以及执行层面已经落地生根,然而流程再造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企业进行流程改革时的时机把握不当都会造成流程再造的失败。因为任何行为层面的变革,必须要有管理理念、战略布局、组织的整体配合以及人们思维模式的认同。发展到今天,流程再造更是因为外在商业环境剧变,面临着技术、绩效以及流程本身的改变等诸多挑战。如何破解组织流程再造的困境,对其进行研究和实践非常有必要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