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币自1994年汇率并轨,特别是2005年汇率改革后持续升值。本文基于汇率升值对贸易余额影响理论,采用回归方法,对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同期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条件下,新疆与其战略贸易伙伴——中亚五国之间贸易余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和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的走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疆对中亚的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汇率变动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微观影响机制,发现本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对旅游服务贸易产生"第三方市场效应",即一方面提升本地至目的地出境旅游服务贸易,另一方面降低本地至目的地以外的第三方旅游服务贸易,带来"跟着汇率去旅行"的行为模式。本文采用1985—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本币汇率升值不但从"集约边际"显著增加了对原有目的地的旅游金额,而且从"扩展边际"显著提升了向新目的地出境游的概率。进一步采用包含详细目的地和来源地的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从旅游人数角度也验证了"第三方市场效应",这说明汇率变动显著地通过影响自然人的出境选择来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的金额。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美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美国进出口价格指数、中国进出口价格指数等相关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美货币政策对其双边贸易动态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扩张将有利于中美贸易余额的调整,而美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中美贸易余额的调整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海外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传统的贸易余额没有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收入。本文指出与传统的贸易余额相比,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的贸易收入余额更能反映当今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用贸易收入余额衡量的美国贸易逆差和中国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中美贸易收入逆差将使中美贸易逆差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短期震荡型汇率波动对贸易结构几乎不产生影响,但持续性的单方向汇率变化,会引起贸易结构的调整。人民币汇率在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国家进出口结构的作用不同。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可以来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是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的引导。本文首先简述了我国贸易结构的现状特点,并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各类贸易的影响,从而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讨论了政策干预下的汇率走势,以及预期因素作用下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假定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汇率变动完全传递给贸易品价格的条件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和贸易余额的关系。认为在政策干预和汇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的条件下,汇率升值不但不能减少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贸易逆差,反之反是。文章通过一系列实证检验和对比研究,发现上述作用机制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中美贸易中能够较好地成立。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EC2SLS方法,检验了中美汇率和美元对亚洲其他国家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给中美贸易模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对亚洲多国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在中美贸易顺差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把中间产品生产成最终产品并向美国出售,这种汇率的第三国效应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及时抓住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机遇,通过加工贸易这一产品内贸易形式切入国际生产链,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产品内贸易基地,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较为欠缺。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效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在产品内贸易中的地位,理解产品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产品内贸易实现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玲玲 《浙商》2010,(21):20-20
美国国会众议院9月29日以348: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该法案主要针对国即是中国。与此同时,全球备大经济体的经济政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战迹象。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贸易中选择合适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能降低汇率风险,增加交易便利。我国一直以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在货币兑换和外汇汇率波动中承受了不小的损失。2009年,我国正式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选择本币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将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未下降,这对关于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设定了检验方程,利用中美相关数据分行业实证分析,指出,在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存在的情况下,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两国间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各行业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下降程度也不一样,这对我国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中间品贸易导致的重复计算夸大了真实贸易的规模,使得实际有效汇率测算中的重要指标~贸易权重的准确性深受影响。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通过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重新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增加值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Ti VAREER)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STDREER)的上升趋势总体一致,但在大多数时期内,人民币Ti VAREER的升值趋势较STDREER更加显著;Ti VAREER主要受国外价格水平和双边名义汇率的影响,全球价值链贸易权重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减缓人民币Ti VAREER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六国1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月度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汇率与产业内贸易的传导关系、中国与东盟六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并且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汇率的VAR模型,对我国的汇率对产业内贸易的冲击作用和动态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短期或长期,汇率升值对绝大多数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不利的,但在短期内它有助于提升大多数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长期内对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冲击效应是分化的。二是汇率升值后长期内对不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一样的。三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汇率冲击的反应相当微弱,工业制品反应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贸易规则受到严重挑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RCEP的签订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与RCEP成员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对RCEP国家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影响两国制造业产品双边贸易的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发现贸易双方的GDP以及总储备对双方的制造业产品贸易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对双方的制造业产品贸易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与RCEP大多数的成员国有着很大的贸易潜力,未来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绘制2007-2017年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数据相关图表,通过对广东省农产品贸易现状、贸易结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相关分析,得出广东省农产品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不均衡性,贸易模式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产业内贸易为主,且这种情况正在延续。为改进这种状况,广东省需调整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更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反映出来,增加贸易核算会通过物价指数和贸易权重对有效汇率的预算造成影响,进而对均衡汇率造成影响。目前,通过增加贸易核算测算的实际有效汇率有很大的升值幅度,人民币汇率很可能超过了均衡汇率水平,因此,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价值链,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等手段来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18.
吴宏伟  张媛 《现代商业》2013,(28):74-75
一定时期内一国本币对外币贬值和升值,短期来看对该国的对外贸易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该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该国商品出口增加或者减少;从长期来看汇率变动对贸易发展长期有利的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形成的,进而推动该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政府部门可根据汇率变动对贸易长短期影响的表现调整相应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使本国贸易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第四轮中美经济对话中,两国贸易失衡再次成为重要议题。美方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而中方认为是美国单方面的出口贸易限制才导致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关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汇率因素和贸易结构因素。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将汇率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汇率调整对贸易顺差影响并不显著;结构性因素对贸易顺差影响较大。我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以来贸易顺差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要求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主要理由是汇率贸易收支效应的存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94年到2007年间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得出结论: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并不存在,利用人民币币值变动来改变贸易收支余额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