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英 《市场周刊》2001,(24):77-77,79
从1996年5月1日起到1999年,我国中央银行已经连续7次下调利率,加上1999年开始征收利息税,号称“7+1”大震仓。利率调整频率和力度为改革以来所没有,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央行连续7次降息和征收利息税,旨在刺激居民的货币支出,增加市场消费量,从而带动市场有效需求的回升,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情况并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这些措施对于刺激投资,启动经济来说,效果并不明显,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议论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只有强烈的紧缩功能,耐无明显的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控制失业率、促进就业.目前我国劳动力过剩、结构性失业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柱之一,是决定政府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频繁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探索了完善两者组合的运用方式,但这两项政策还没有得到有效协调.本文对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控制失业率、促进就业。目前我国劳动力过剩、结构性失业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柱之一,是决定政府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频繁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探索了完善两者组合的运用方式,但这两项政策还没有得到有效协调。本文对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玉  胡亮 《商业时代》2012,(4):48-49
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具体产业结构特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泛长三角各地区产出和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表现明显并且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而且,在货币政策的变动的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影响效果要突出于地区影响效果。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合意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统一货币政策可以对我国整体经济情况进行必要调解,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等方面不同,同一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对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和部门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化操作、建立西部区域金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路伟 《商》2012,(19):106-107
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重要因素。系统地研究币政策时滞问题,不但对理论界研究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对我国中央银行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分析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时滞理论发展以及现实意义。接着根据我国经济现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状况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引起社会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发生变动,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传导效应需要从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机制,并对区域效应进行度量,能够有效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货币政策形成的原因、货币区域效应度量,以及如何合理解决货币区域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平 《价格月刊》2010,(9):55-58
通过采用广义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把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目标透明度、决策透明度、信息透明度和行为透明度,并论述了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最后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并运用宏观经济指标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得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效应是非对称的,经济过热时的紧缩作用大于经济萧条阶段的刺激作用,因此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非对称的.本文认为在世界经济还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我国当前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时应保持谨慎.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个大国内部区域差异过大,那么统一货币政策的传导就会出现区域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性势必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构成一定的掣肘效应。文章以最优货币区为理论出发点来判定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对1990-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时间最早,幅度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自1998年初以来推行了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够理想,主要体现为物价持续低迷、商品大量积压,消费有效需求还没有真正启动,这是由于一系列影响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所致。本文拟对影响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措施。一、影响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分析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发挥正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1、财政、货币政策被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所淡化当前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和大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生产能力共存。我国的工业设施、技术装备大都是在短…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效应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系统中消费传导渠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弱有效性。分析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第一阶段的有效性是微弱的,“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几乎不发挥作用,在经过第二阶段弱有效的乘数效应后,将使全过程的传导呈现出弱弱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实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下,投资和消费对贷款冲击的响应时滞较短,且带动作用明显,贷款增加也会促使物价轻微上扬。最后,提出疏通信贷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谢晓明 《北方经贸》2012,(12):106-107
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效应是货币政策实证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1998年至2011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对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对居民消费价格(CPI)和生产资料价格PPI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1、M2的变化对CPI、PPI的影响均显著;M1的变化对CPI的时滞效应大致为3个月,对PPI的时滞效应大致为4个月;M2对CPI的时滞效应大致为3个月,对PPI的时滞效应大致为4个月。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和文化差异,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致,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效应。本文在梳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的基础上,力求拓宽研究视角,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货币政策调整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春丽 《中国市场》2014,(16):49-50
货币不仅仅在国际间会产生区域效应,在一国内部对货币政策也会产生不同的区域效应,本文将在对货币政策含义的分析和回顾的基础之上,将我国(仅指我国大陆)划分四个区域,并分析其对货币政策的不同反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选用1985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域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经济环境、金融机构发展程度和投资产出水平上的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