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与"环黄海经济圈"1.中韩地区经济交流网的形成环黄海区域的地区经济交流,自中韩建交以后,明显地密切起来。中韩贸易中经由香港的很多间接贸易,已变换直接交易,1994年仅直接交易即突破100亿美元。1995年超过160亿美元大关。其结果,韩国超出香港,成为中国位居第三的进口对象国,位居第四的出口对象国,而中国也成为韩国的第三位进口对象国和第四位出口对象国。再有,必须予以注意的,是中国黄渤海区域的山东、辽宁、河北、天津与韩国东南部、西海岸区域的地区经济交流频繁。据统计,黄渤海区域的对韩出口,从199…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发展与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于7月下旬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日本、韩国和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近日位专家学者。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天津召开的由中、日、韩3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中国京津冀联合、日本九洲东亚化及韩国西海岸开发等3大新课题专题研讨。通过相互学习、研讨和交流.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已成为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和持续高速发展,已引起全球各地的普遍关注。有识之士纷纷指出:“21世纪将是太平洋…  相似文献   

3.
陈钺 《特区经济》1993,(11):35-36
<正> 自90年代以来,东北亚地区提出了构建各种国际性经济圈或经济区的设想,其中环黄海经济圈是最令人瞩目的,它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在黄海和渤海周围的地区。中国黄渤海地区位于环黄海经济圈的西半部,是环黄海经济圈产业结构转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黄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转移为中国黄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产业重组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一、中国黄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现状从环黄海经济圈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角度来考察,中国黄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阶段。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六方面的特  相似文献   

4.
环黄渤海经济时代中韩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渤海地区与韩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韩国确定21世纪为西海岸时代,制订了西海岸开发战略,新设了西海岸开发推进委员会。并指定了仁川、平泽——唐津和新万金——群山经济自由区。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开发中心也逐渐北移,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环渤海地区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环黄渤海经济圈正迅速形成.中国的天津和韩国的仁川将逐渐成为经济圈的核心。以中国环渤海和韩国西海岸为中心的环黄海经济圈正在形成,这个经济圈将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为了发展这个经济圈.中国环渤海地区和韩国西海岸各大城市间应该在如下四个方面通力合作:第一,物流产业上的合作;第二,尖端产业上的合作;第三,旅游产业上的合作;第四,环境产业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进入集团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后,作为亚太经济中极富增长活力的黄渤海地区,进一步开展中、日、韩三方合作,将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黄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应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区域内的商品、劳务、技术、人员和资本方面实现跨国界自由流动,使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更广泛、更密切的阶段。2、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实现黄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应循序渐进,分阶段地逐步推进。首先,以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为契机,加强和扩大双边贸易,共同开拓区域市…  相似文献   

6.
九州地区对外交流呈现明显的亚洲化倾向,能否以此断言该地区对环黄海对岸地区交流可出现转机?有一种流行说法是,“九州经济是一成经济(即占日本经济的百分之十)”,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对外经济交流实际值却一直在全国的一成以下这个事实。近现代它一直是日本大企业的分工厂、生产基地所在地,个业的决策机构、研究开发职能都集中在作为公司总部集结地的、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和以大皈为中心的关西地区。在地方分权迟迟不前的情况下,九州虽有雄厚的产业技术积累和相当规模的市场,从而倍受临近中国与韩国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期待,却没有…  相似文献   

7.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召开的第三次“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合作研讨会”于8月下旬在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及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山东等省、区、市的专家、学者、企业家30余人。一、强调组织起来,先把环黄渤海地区国内合作搞好与会人员既有官员、企业家又有专家、学者,是官、企、学相结合;研讨范围涉及国内国际,大家提出了许多具体设想和可操作性建议。一、强调组织起来,先把环黄渤海地反国内会裁清摄1.实现各地经济发展思路对接是联合推进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技。区域内各省、区、市制…  相似文献   

8.
马传栋 《山东经济》2008,24(6):131-138
随着“环黄海经济圈”的成长,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基本形成。山东东部与韩、日两国自然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发展梯度的有机对接性强、在东北亚经济区域中产业互融性和经济互补性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成为承接日韩国际产业转移、建立鲁韩日跨国城市协作带和经济走廊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强山东半岛与韩国西海岸两大城市群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当前建设该跨国城市群走廊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环黄、渤海地区各国(各方)的经济状况分析 1.中国环黄、渤海区域经济状况 中国环黄、渤海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京、津、沪四省三市,其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这个地区的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6.5%,但人口占全国25.1%,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35%,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7%,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47.85%,沿海各港口(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石臼、连云港、上海等)货物吞吐量为34,679  相似文献   

10.
陈钺 《特区经济》1994,(4):41-43
<正>在东北亚地区,目前正在形成以各种跨国界、区域性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圈或经济区的设想,其中环黄、渤海地区最令人瞩目。由于这个区域地理位置适中,农矿资源丰富,港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生产发达,资本和科技力最密集,市场发育良好,城市群落分布匀称,有利于开展国际分工与经济技术合作.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地区。可以预言,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环黄、渤海地区经济的崛起,将会对西太平洋沿岸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三国依托黄海建立起了空间联系,并环绕黄海地区构成了一个合作圈层,即“环黄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是日、韩两国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即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所提出的一个地方交流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一、进一步扩大港口城市间的合作环黄海港口城市相互邻近,交通便捷,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近些年,由于环黄海各国地方政府不懈的努力,在环黄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路和航空运输体系。中日韩三国之间开通了多种渡船、集装箱定…  相似文献   

12.
在亚太经济圈,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是重头戏。其中,河北省的发展具有不小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这一经济圈的发展优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河北省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东北亚区域间的合作形式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交流,以经济交流为主心骨的基础上,包括政治、文化、法律等其它领域也均牵涉其中。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与国内其它省区联系的通道和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可以说河北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这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地处经济圈核心位置,河北省在相互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其本身所可能遭受到的考验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日益区域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各国(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正在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天津是中国的三大直辖市之一,地处环渤海湾地区的中心,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上距离只有300多公里,到朝鲜、韩国的西海岸只有600多公里,到日本的最近点也只有1千多公里,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和服务潜力。天津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课题,需要关注,需要研究,需要探索。一、天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天津是东北亚地区的四大…  相似文献   

14.
谈烟台市建设三大海洋支柱产业市场体系的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与威海、潍坊、青岛连接毗邻,与韩国、日本、朝鲜隔海相望,地处山东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段,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占据了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地理位置。自1984年烟台市被确立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针对烟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如何建设好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三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市场体系,保持海洋经济总产值的逐年增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2010年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与韩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山东省,是中国大陆离韩国最近的地方。山东与韩国的交往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据《汉书》记载,当时齐国都城有来自韩国的皮货商人。进入20世纪中叶之后,由于冷战的特殊情况,双方经历了一个近乎隔绝的时代。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冷战并没有完全隔断双方之间的交往,山东与韩国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扩大双方的交往与合作。早在中韩建交之前的1992年4月,山东商会的有关人员应邀访问韩国,并拜会了庆尚南道的副知事,探讨双方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当时韩国的经济发展已开始趋缓。韩国为了平衡发展经济,实施了"西海岸开发计划",着力发展与山东隔海相望的西海岸经济带。同时,韩国调整其海外发展战略,把重点从面向美、日西方国家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认定山东是最理想的合作地区之一。加之文化传统的相似,地理位置的接近,经济结构的互补,使山东与庆南一拍即合,互相确认对方是自己开展交流与合作的理想伙伴,为双方建立友城关系奠定了基础。1992年8月24日,在中韩建交的当天,当时的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率山东经济贸易代表团出访韩国,访问了庆尚南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同时,黄海的另一侧——韩国西海岸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天津滨海新区与韩国西海岸地区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经济合作的条件良好,互补性强,双方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滨海新区与西海岸地区跨国境区域合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天津经济》2008,(11):86-86
10月14日由韩国圆光大学校,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校,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并由后者承办的第三届中韩环黄渤海合作·天津论坛在北京军区疗养院迎宾楼报告厅隆重开幕,出席此次论坛的中韩专家学者共200余人,主要有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校总长李熙渊,环黄渤海研究院院长金容九,韩国圆光大学校入学管理处长林光铉,韩国京畿道议会议员宋讃圭等韩方专家代表和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锦坤,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寿义,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家祥等中方专家代表。  相似文献   

18.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京津经济圈的形成对于跨国的环黄渤海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经济集中和人口的膨胀,大城市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出现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一系列城市群体的城市化地带。在东北亚地区内,存在着三个以首都经济圈为特征的城市化地带,这就是日本东京一横滨工业城市带、汉城一仁川工业城市带和北京一天津工业城市带。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集中了日本产品出厂额的23%,商品批发零售额的42%,证券交易额的74%,银行贷款累计额的52%,信息服务人员的56%,学术研…  相似文献   

19.
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全力打造“五点一线”,将使辽宁环黄,渤海区域再一次成为人们瞩目的地区。作为辽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一翼和“五点一线”中的一点,丹东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圈内和环黄、渤海经济区交汇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漫长海岸线的北端有一个环渤海经济圈,在南端有一个环北部湾经济圈。这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两大海湾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两大“金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地区。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包括广西的南部沿海、广东雷州半岛的西海岸和海南的西北沿海地区。这两个经济圈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历史涵义和相近的互动关系。一、两个经济圈的共同特征这两个经济圈都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两侧边缘。无论从纵的历史走向,还是从横的区域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