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狄金森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关注的对象,其对死亡的独特见解与其生活环境、本身的性格气质和生活经历、出众的才情和领悟力息息相关。本文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并体会其死亡诗的成因和内涵,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中独特的意象,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自问世以来就被冠以"不道德"之名,评论者也更多集中在对其作品的唯美主义进行分析。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利用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王尔德的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尔德的道德观及伦理观,分析他的伦理观在小说中造成的伦理问题和王尔德式的伦理拯救尝试。  相似文献   

3.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借用了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的"他者"的概念,对该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4.
《假面的告白》是三岛作为职业作家后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49年7月由河出书房出版发行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三岛也由此一举成名,确立了其战后新晋作家的地位。根据野坂昭如的著作《赫奕たる逆光》可知该小说是三岛自身的自传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细节及所描写的家属、住所、学校等与三岛由纪夫的年谱几乎一致。小说的主人公"我"钟情于受伤流血而死的年轻人,这种对流血而死的憧憬和死亡美学的形成与三岛由纪夫的体质、成长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岛的这种死亡美学也成了其今后文学作品的主旋律,甚至三岛的生命也是在这种美意识中而终结。  相似文献   

5.
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受到作家们的青睐。俄罗斯的许多作家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把"白色"与"红色"作为象征对象。本文主要以《诸神之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静静的顿河》作品为例,分析"白色"与"红色"象征的生命与死亡、美丽与凶残、革命与反革命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家的思想及其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项链》作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其意蕴之深厚和构思之巧妙,打动过无数中外读者的心。但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讨论、争论的话题,迄今也尚未有个定论。在此,本文在概括总结对小说主题传统解读的基础上,从当今时代背景出发,对小说主题进行新的解读,认为小说人物的诚信品质最让人感动,"诚信"应该成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窦丰雷 《会计之友》2005,(12):89-90
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同时由于其自身的高风险性,衍生工具的应用又面临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参照COSO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来解读金融衍生工具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小说中,人物的言语行为及相关的物件都是作者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所制造和运用的符号,把握其象征意义有助于进入小说的内部,理解其本质。本文从符号象征对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解读,从而说明福克纳是如何利用符号的象征意义来加深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并以此表现出自己对种族主义、对南方社会旧传统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9.
张萌 《民营科技》2010,(11):70-70
现重点解读橡子小说《水果》和《脆弱》的文学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得益于民族的自我觉醒,也有赖于外部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因此,《中国企业家》特约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等三位长期关注中国的外国学者撰文,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30年的成功之谜,并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韦妙 《价值工程》2010,29(34):324-324
《一天的等待》讲述了小主人公一整天等待死亡的故事,作者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着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的。  相似文献   

12.
Death is commonly used as a threat, both by fear-appeal researchers and by social marketing and health promotion practitioners (eg ‘Quit smoking or you'll die’). Fear (or threat) appeal researchers have frequently used death to arouse fear,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high’ fear condition. It is argued here that death is a ‘special case’ threat, a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death in high fear conditions is a confounder in that death is a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negative outcome from the non-death negative outcomes used in low fear conditions. The use of death in threat appeals requires attention in its own right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First, death will occur eventually regardless of the message recipient's behaviour. Hence, messages that threaten death may arouse defensive responses in the target audience (eg ‘you've got to go sometime’), and unresolvable anxie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econdly, death can vary on a number of attributes (eg age at death, sudden versus prolonged, etc), and, while most threat appeals imply premature death, few studies have made this point explicit. Thirdly, the fear of death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some dimensions are more readily acknowledged as fearful than others. For example, a threat specifying the effect of one's death on loved ones might have more impact than a threat of death to oneself. Fourthly, people may fear death differently, or, for religious or other reasons, may not fear death at all. Furthermore, there may be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reat appeals using death. It is concluded that systematic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for whom death threats are effective. Copyright © 1999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徐琨 《价值工程》2010,29(11):114-115
本文以欧洲的设计作品为例,分析指出室内设计等同于"室内建筑"的设计,并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光线设计、绿色生态设计、科学设计、家具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室内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文章认为"整体化设计、细部设计、文化交融及坚持功能原则"仍为当今欧洲室内设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杨胜来  郭清镯 《价值工程》2012,31(33):239-24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研究陕西省高等学校运动性猝死现象。结果表明:4月和11月是运动性猝死高发月份,气温变化快是主演的诱因,主要涉及体育测试和跑步;6月是游泳相关的猝死发生的密集时间;中午和下午各种诱因易引发猝死;大一新生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年级;男性猝死高于女性;西安地区高于其他地区。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应急预案,普及急救常识、严格执行体检制度并使之成为学生能否参加体育运动的依据等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性猝死。  相似文献   

15.
The liminal state associated with terminal illness and death of a loved one is characterized by a marginalized experience, often accompanied by immense grief, confusion, isolation, and in cases identity crisis. There exists a range of issues that make marketing to these groups very different from marketing to non‐sensitive segments. This paper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marketing to sensitive groups by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death and implication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grief support and terminal illness, with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Nichiren Buddhist organizations. It shows that Buddhist concepts of death can play a compassionate role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countering the delusory fear and hopelessness of death for families and patients coping with bereavement and imminent death.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官民二元动力机制".由于缺乏公民参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了体制困境.决策者应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扩大参与对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使得社区建设成为打造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先导.  相似文献   

17.
叶韩 《价值工程》2010,29(7):130-131
当前,《机械制图》与《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把这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割裂开来,不但增加了学习课时,而且学习起来费时费力。为此有的学校还专门提到了一个新名词:课程的综合。这将突出强调了实用性、够用性的原则,打破了原来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于璐 《价值工程》2010,29(35):223-224
裘锡圭先生所著的《文字学概要》在对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系统阐述中,在研究过程和结果方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将先秦古文字按时代和地域划分阶段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秦系文字、六国文字等四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把过去视为一体的"金文"按其断代分别归入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之中,纠正了笼统地把金文当作迟于甲骨文的文字的习惯看法;从简帛文字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隶书中的古隶发源于战国晚期秦系文字的俗体,八分和章草则是西汉宣帝时期前后分别由古隶的正体和俗体发展而成的文字,从而纠正了一些不合实际的传说;第一次论证了俗体字对书体演变的关键推动作用,揭示出汉字演变的内在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刘静 《价值工程》2009,28(2):142-145
论文分析了蛛网理论中的假设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冲突,提出了放宽假设条件下的改进型"蛛网"模型,论述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理性变量的存在及其对经济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应昌 《价值工程》2012,31(8):154-155
高校实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现行资助体系,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资助工作的作用,真正实现经济资助和精神激励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