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伟 《新金融》2009,(12):17-18
第一.2010年经济增长将一路下行。第一季度可能是全年的高点.也有可能是资本市场的高点。2010年投资增长约为28%,消费名义增长率大至为16%,去除3%通货膨胀的因素.消费实际增长将为13%,外贸将回到零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黑田东彦 《新金融》2015,(11):11-16
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也将面临增长停滞的挑战,未来亚洲经济能否维持强劲的增长值得思考。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这篇文章,分析了亚洲未来或将面临的三大"增长陷阱",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成为维持亚洲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关键,而生产率的提高则将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市场友好型环境的建设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本刊组织编译了该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建刚 《证券导刊》2011,(29):65-65
吴华能源公布半年报,收入为31.8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66%。按最新股本摊薄的EPS为0.72元,ROE为12.5%。作为业绩增长最快的公司,吴华能源二季度EPS约0.39元,净利润3.85亿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148%。预计下半年仍将维持高增长,且国内外收购新矿将继续推动其业绩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4年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仍然疲弱,下行风险依然不小:欧元区经济徘徊在衰退边缘,短期经济增长难有起色;美国复苏进程仍将持续,QE退出虽定,但面对美联储换将后的考验,“减债减赤”面临严峻挑战;日本经济存在进一步滑坡可能,经济衰退风险仍然存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其经济增长相对减缓。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近年来增长的实际,着力分析了当前的信息化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具体而言,信息化极大丰富了经济增长的领域,提高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使提高效益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7.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GDP增长7.6%左右伴随调整转型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7.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综合警情于"趋稳"的绿灯区域下部波动前行。下半年,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仍旧存在,将持续影响我市经济运行,近期中央稳增长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林石 《国际金融》2010,(2):8-10
一、经济将温和增长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率预估值达到5.7%,优于市场预期。但这更加使我们相信201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将是相对温和的。国内终端需求为GDP增长贡献了1.85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支出在  相似文献   

9.
财经     
《投资北京》2010,(1):11-11
联合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0年将缓慢复苏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如目前的刺激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报告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无法在近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逐年增长。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索洛模型,分析出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影响性小于储蓄率变动影响;考虑到克莱默人口结论,结合内生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对经济增长的适度调整要保持平静心态,不放松对投资的宏观调控,继续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使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温和调整是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的主基调,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增幅的回落及其导致的顺差减少,并带动企业效益增长的回落。不过,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增长仍然较为强劲,有力地支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适度调整要保持平静心态,要树立信心,稳定政策,不放松对投资的宏观调控,继续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使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7年,全球经济在高速增长中调整,增长格局出现分化成为主旋律:美国大幅放缓,欧盟平稳增长,日本再现疲态,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同时,全球通胀抬头、美国次贷危机加大金融市场波动性成为最为突出的不和谐音。记者在采访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基于对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和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的判断,多家外资机构的专家预计,波动加剧将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这样的贡献,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势头,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中国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川贵云藏四省区经济金融运行与全国基本一致,经历了一个从加速增长到增速回调的过程。上半年信贷增长迅猛、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在三季度得到初步控制,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明显回调。整体上看四省区经济金融运行形势良好,预计2007年辖区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调,但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近30年的经济增长和波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国经济近30年的较快增长与总量资本、总量劳动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推动了经济增长因素的持续加强呈正相关,也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有关。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与总量资本、总量劳动的下降以及结构转型、技术贡献率相关,但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常态的正常结果,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未来,中国经济将会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下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10,(6):9-10
全球消费增长还看亚洲在新德里汽车展上,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会长帕万·戈恩卡预计,4年内印度的汽车销量将会令人吃惊地增长3倍。如此规模的消费增长使得人们预计,亚洲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影响不会太大,在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下,我国经济将由加速增长转变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同时增长质量水平不高也成为大家的共识,质量问题已相当严峻,如果不能尽快缓解并解决或者处理不好,不仅将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而且必然导致种种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为此,中央政府决心集中精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那么,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质量,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本文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税收增长超GDP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税收制度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税收十二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8.25%,而同期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27%(可比价格计算)。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拟从GDP的核算口径、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管理理念的角度,对税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在税收制度重复征税设计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增长将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分析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Barro(1990)提出的框架,但采用Arrowand Kutz(1970)提出的方法,将公共投资通过直接资本形成增加资本存量,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并采用Ramsey-Cass-Koopmans(1965)模型的基本假设,利用1952—2011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效应,但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微弱,而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较大。同时还验证了政府物质资本投入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且影响滞后并持久,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长期渗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