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到香港考察并重点走访香港部分中资公司,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红筹股”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一些新动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香港证券界预期:近期香港将再掀红筹国企热潮 我们在香港期间,恰逢香港股市受美元汇率影响,出现下跌,但是一些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香港人称之为“红筹股”)却  相似文献   

2.
赵中伟 《经济管理》2012,(1):114-121
控制结构和法律保护环境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均有影响。内地和香港两地的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数制衡控制结构的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较高;香港本地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显著地高于内地A股公司,红筹股和H股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介于香港本地公司和A股公司之间;在各种控制结构下,香港本地公司股利支付水平高于内地上市公司。香港市场上中资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同时受到两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产经营的探索和实践孙文杰(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资产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资产经营活动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香港中资公司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不但清楚地认识到而且已初步学会了通过资产经营之路来谋...  相似文献   

4.
在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现时香港市场上又出现一种以会员制美式销售概念经营的直销货场——GrandMart。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这种直销货场已成功地在香港零售市场站稳脚跟,目前已开设了五间分店。 GrandMart副总裁吴善刚最近表示,这种直销货场的销售方式于1976年在美国出现,目前在美国已十分盛行。它的兴起,对平抑市场物价起了一定作用。 1993年1月,吴善球与吴善刚兄弟首次将这种直销方式引入香港,作为他们推行此一销售概念的首个试点。 吴善刚介绍,GrandMart的经营宗旨,是坚持薄利多销,以低廉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2年6月,我国已有海外投资企业6758家,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98年起,香港从大陆吸收直接投资每年都超过了25亿美元,2001年将近50亿美元。德国、美国与新加坡也是中资公司的重要投资去向。美国是我国在海外投资兴办非贸易性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到2002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为299.2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在香港,有一家为保证香港六百万人粮油食品供应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司,这就是华润旗下的五丰行。 它自195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之后,逐渐发展为中国粮油食品在香港的代理。四十年后的今天,五丰行已发展成为全港最大的鲜活食品供应商。一般说来,五丰行经营的中国粮油食品占整个香港市场比重的30%—50%,但鲜活冷冻商品如活鱼、活鸡、活猪、活羊、活牛的市场占有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7.
香港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制造业和旅游中心。在对外贸易方面,香港1992年的对外贸易额达到2180亿美元,由15年前世界第20位上升到第10位,跨入世界十大贸易区行列。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香港在对外贸易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对中国大陆外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付建文 《经济师》1998,(4):12-13
怎样在香港上市筹资●付建文张禺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势必造成资金短缺,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已把注意力转移到境外资本市场。香港素来“银行多过货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内地与香港在地域和文化方面都很接近,通讯与交通便捷,...  相似文献   

9.
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境内16家财险公司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形态分别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相比外资公司,中资公司在规模效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所占的优势则不太明显。最后,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的投资互动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到目前为止,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近5万家,合同台资5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00多亿美元。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两岸贸易的发展。祖国大陆方面的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2232.69亿美元,台湾方面在两岸贸易中获得顺差累计已高达1511.79亿美元。2001年,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为320多亿美元,台湾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位于香港、美国、日本之后),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发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发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现状及趋势吴喜林(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发展及现状我国内地公司自1979年开始进入香港承包工程市场,于1989年进入香港的劳务市场。十几年来,业务发展很快,尤其是从80年代后期起,业务发展更为迅猛。从1986年到1997...  相似文献   

12.
欣炎 《资本市场》1998,(8):24-25
<正> 作为亚洲地区企业融资的中心,香港的金融地位一直为海内外所公认。而香港筹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银团贷款市场。然而今年年初以来,香港贷款市场一蹶不振,一季度筹资额仅7亿美元。照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后果堪忧,如果一年内市场上的银团贷款金额只有28亿美元的话,简直是一场灾难—1997年香港银团贷款市场的总额高达2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设代办处,并将于今年六月向香港银监处申办分行.该行行长马永伟表示,中国农业银行国际发展计划始于1993年,使中国农业银行在世界五个主要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均建立了分支机构.中英签订合资协议,铺设及保护深海国际电缆。由英资大东电报局、香港电讯公司与中国签署协议,成立中英海底系统有限公司,服务于整个太平洋边沿区,计划铺设深海电缆连接沿海城市。香港方面预测,中国今年会花费超过60亿美元在电讯设备上,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讯市场。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头两年香港股市上的红筹股主角毫无疑问是中信泰富,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控股的"中信香港"对"泰富发展"进行股权收购作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配股、收购和置换等方式将"中信香港"原有资产注入了"泰富发展",同时获得资本市场资金回流,最终实现了"中信香港"的买壳上市。现在"中信泰富"按市价总值计算1996年已经是香港股市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之一,股价从1991年的1.3元/股增加到1996年底的44.9元/股。中信泰富的买壳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的经典力作。这一并购重组案例也是华资在香港股市最富影响力的"买壳上市"案,为中国内地大型集团利用香港证券市场资本运营提供了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磊  王业成 《技术经济》2010,29(3):73-78
本文选取1984年1月13日至2008年9月10日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日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就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国际性中心城市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位于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我国南大门,南临南中国海,与南洋群岛、中印半岛相望。香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个最优的天然海港。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香港就是我国华南地区通向国际贸易市场的重要港口。现在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一、从香港的发展历史看香港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香港岛是根据1842年8月29日中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割让给英国的,当时全岛人口只有5650人。其后,又于1856年被迫割让九龙半岛南  相似文献   

17.
薛凤旋 《经济地理》1997,17(3):24-32
香港工业是"转移型"工业.因为特殊的历史和市场条件而在战后迅速发展。它的工业主体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香港自由贸易政策以及优良的港口及服务设施.使这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有重要的时效性及低成本的竞争力。1980年初以来,内地开放,使这个工业体系在空间上扩大,与珠江三角洲一起构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香港工业在稠密的市区亦形成城市工业地理中的新形态、出现密集的、多层式的各类工业企业在狭小空间上混集,以及工、住用途在同一幢建筑内混集。目前香港工业已到必要的转型阶段。政府需要改变其"自由贸易"政策而采用新的、有力的导向型的政策以营造新工业。同时,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在政策上的合作亦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香港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在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前后发展到最高潮,此后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下一泻如注,楼价暴跌4—5成,交易量大幅下降,目前楼价仍在低位徘徊.对于楼市的走势,市场有人认为目前已走出谷底,势必反弹;亦有人认为仍存有泡沫,还会继续下调.分析认清香港房地产市道走势,对准  相似文献   

19.
舒菁  吴鹏 《资本市场》1997,(3):46-48
<正> 从一般情形看,“九七”前夜的香港正是一个新的投资热络期。1996年以来,外商进军香港的势头不减,美国、日本、英国等财团积极部署加强拓展香港、内地市场。英资在香港累积的投资额已逾400亿美元,在香港外资中高居首位;日资企业近几年以平均年增14.5%的速度,在港设立据点,到1995年底为止,投资香港的日资总额已达142.8亿美元;美商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仅1996年上半年新开张的外国驻港公司达32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2%,目前外国在港公司已增至4500多家。资本高度国际化已成为香港经济的一大特征和难以改变的经济格局。引人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1月以后,香港衍生权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权证市场,仅次于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