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环洞庭湖旅游区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东洞庭湖旅游风景区、南洞庭湖风景区和西洞庭湖风景区开发重点,提出环洞庭湖旅游区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将环洞庭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走生态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安乡县生态环境现状与相关政策制度设计缺陷后,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之策略,据此有理由相信安乡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将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其确立原则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试通过对特色产业规模、特色产业投入、特色产业产出效率、特色产业占有市场份额等的评价,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以期对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环太湖地区五个地级城市和若干县级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提高环太湖地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制度分割,构建城市群运转的协调机制,提高制度竞争力;利用优势,完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的循环功能,提高其区域竞争力;加强环太湖地区环境保护的协作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环太湖地区五个地级城市和若干县级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提高环太湖地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制度分割,构建城市群运转的协调机制,提高制度竞争力;利用优势,完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的循环功能,提高其区域竞争力;加强环太湖地区环境保护的协作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在发展形成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城市群,即以上海、宁波、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湾城市群。以广东、香港、澳门为核心的大珠二角城市群也在积极构建之中,特别是更大区域合作的泛  相似文献   

8.
构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采用"核心—边缘"式空间关联探究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价格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价格并非全域或局域空间关联,而是"核心—边缘"式关联;城市群发展的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提高了土地价格的空间关联,后者甚于前者;城市群空间结构以及次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越有可能促进土地价格空间关联,但对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影响甚微。土地"核心—边缘"式关联可以促进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需要推动城市群内产业的相互融合,以及促进城市群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环洞庭湖区经济腹地是环洞庭湖区、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崛起的需要。环洞庭湖区资源丰富,能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农产品、生产要素、产业转移、产品市场等多方位的支撑,但受到经济总量小、要素市场不成熟、产业关联度不高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阻碍。应充分发挥环洞庭湖区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其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并加强规划与统筹,加强资源的自由流动,建立互补互促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环洞庭湖区经济腹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脆弱性的内涵,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从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综合指数法来测算脆弱度,最后通过加权求和法得出长株潭8个城市的综合脆弱性指数,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但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动态成长的实证研究仍相对匮乏。基于"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视角,探讨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优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成长,并且这一影响会因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对处于东部城市群、成熟期阶段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作用会更为显著。进一步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互动关联效应"、"产业多样化集聚效应"和"市场准入提高效应"传导机制来影响制造业企业成长。研究结果为检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微观企业成长之间的"产城融合"关系提供了研究支持,也为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所有城市群均具备发展多中心的条件.在辨析城市群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从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依存度、增长速度、外向型经济结构、国别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等七大方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基于信息熵理论和TOPSIS法,提出用相对熵距离法解决评价标准问题。最后,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参照系对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科学测定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反映其内部差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政府近日公布的一份“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引起广泛关注,今后,在这一极具发展活力的区域,“都市区”、“城市群”的概念将突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抱团式”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常德产业对接长株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带动"3+5"城市群建设,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常德作为"3+5"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长株潭,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常德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中外城市群发展趋势及对区域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群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系指集中于一定地域内的规模、职能各不相同,彼此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若干城市和城镇.由于对地域规模的理解不同,目前国内所指城市群有两种不同空间尺度,大者相当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长三角城市群,小者如苏锡常城市群、辽中城市群等.本文所指城市群与大都市带基本同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建设的跨省域城市群,在未来国家宏观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处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快城际合作,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安庆崛起"和群内各方共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浙中城市群现有空间布局规划是发展"一主两副三板块"的城市群发展核心结构."一主":即金华中心城区,将建设成为以汽车、医药化工和食品等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是浙中城市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中心及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两副"指义乌和永康,为浙中城市群的两个副中心.  相似文献   

20.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2003—2015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①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197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