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松容 《经营者》2003,(11):28-28
<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世贸组织的加入,不仅中国企业在探索走出去的道路,跨国公司也进一步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在国内打的已经是一场国际化性质的战争。可以说,快则5年、迟则8年,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本土决战就要打响。但是中国企业有没有准备好?尤其是在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有没有做好准备呢? 在企业运行管理提升方式上,我们存在着两条旗帜鲜明的道路:一是高度权变的企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文化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大多企业老总都会承认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真正有什么重要性却说不大清楚。企业文化更多的由宣传部门来做,即使有企业文化部,做的也都是宣传的工作,造成的结果就是"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干脆不要"。也就是企业文化用来说事儿是最最合适的,不过也仅限于如此。  相似文献   

3.
陈恩仟 《企业天地》2003,(12):80-81
加入WTO的显著标志就是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更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迫使国内企业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之中。由于物资和服务市场的相互开放,使得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开放。开放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提高竞争力,将遵循人才本地化原则,不遗余力地抢夺中国国有企业乃至民营企业的优秀人才,从而使国内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因此,在新的时期企业领导要善于经营人才,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才竞争,并以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人才,最终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企业在21世纪的全面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也好,企业发展也罢,归根结底是用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把决定因素解决好了,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让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是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的人才理念,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5.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把握市场的热点,创造消费者需求和满意价值。但这种创造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创造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寻找企业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在我国市场初步进入买方市场和企业利润进人微利时代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唐凯林 《英才》2005,(2):28-32
夏朝嘉的财富故事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找到一个好的专业切口进入,突然发起来,凭着过去的经验,再加上自信,企业做大,然后开始多元化。于是不断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什么赚钱做什么,而这种活法不属于夏朝嘉一个人,禾嘉一家企业。在中国企业生态群里,它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存方式。先不论只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行为有多少弊端,且不说做不到行业互补的多元化有多么危险,单就一个企业只靠老总一个人的悟性,成功的有多少?猝死的又有多少? “我的主业就是搞组合,不断地把产业整合起来,这是我的职业。”夏朝嘉这话该怎样理解呢?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激进? 沉醉在产业资本游戏里,矢口否认多元化风险的夏朝嘉让人捏把汗。推崇狼的智慧,夏朝嘉尤其推崇捕捉猎物时机选择的智慧。但学会放弃机遇,或许是夏朝嘉们应理性思考的另一种人性智慧。前一段轰动的中航油事件,恐怕真正让公众错愕的是在市场浸润多年的陈久霖,风险意识却几乎等于零。与市场对赌的豪情,造就了一批中国企业家,也扼杀了一批中国企业家。我们在痛惜中途翻车的陈久霖们的同时,也在忧虑无畏风险的夏朝嘉们。如果中国企业家们的悲剧20多年一演再演的总是老掉牙的套路,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7.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界高层的权力更替。前不久,国家对7.1万个国有企业的15.6万名经营管理者进行了调整,一汽、二汽也在换帅之列。与国有企业相对应的个私民营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业的第一批民企企业家,即便当时才20出头,而今也纷纷步入了50至60岁的银发岁月。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创业企业家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近九成创业者仍担任企业高管层领导,担任企业顾问的只有3.4%,而完全退出企业管理的仪占8.0%。种种的迹象表明,中国正迎来企业领导大换班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保持员工积极性高涨的武器看来很简单:让员工感到满意和被尊重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需要的行为及时奖励,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回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对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修炼,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9.
保持员工积极性高涨的武器看来很简单:让员工感到满意和被尊重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需要的行为及时奖励,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回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对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修炼,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战略一旦被忽视或者是不重视,那么中国企业很容易走不长或发展不起来。中国企业不仅仅遇外部环境的约束,企业自身内部结构对企业自身发展起到一定影响。企业是由不同的人才所构成的,正所谓"无人则止"。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人才是否运用得当,是一个企业生死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绝对不可以小觑。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目前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就算是成功了。实际上,人才是企业的生灵,构成企业众多要素里人才是最积极。最活跃并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内部结构阐述并进行企业战略继续发展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正在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所能够达到的速度、效率和可靠性都是传统企业管理手段无法达到的。这实际上形成了一条新的竞争起跑线,使得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现在大家对于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我国的趋势非常关注,都在研究这些国外大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都在制订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但是,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无论在哪个领域、无论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在管理方面无一例外地都是用信息化全副武装的,如果中国企业在管理手段上不迎头赶上,即使我们通过努力使产品和服务达到国外企业同样的水平,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也将使我们难于和这些企业竞争。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而言,管理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认识上看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企业普通受到两个问题的困扰:一是企业缺乏一批具备企业精神、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能娴熟且忠诚的普通员工;二是面临不断的人才流失。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缺乏对人才有吸引力的企业发展规划。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传统管理方式下,被动接受指令、管理者高高在上、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决定企业成本的因素已经不再是物质资本,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尤其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所以,培养和发展一批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使之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正在中国企业和经营者群体中流行,这就是所谓的“执行文化”把执行文化引入中国的是一本叫做《执行》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拉里&;#183;博西迪和拉姆&;#183;查兰。《执行》一书受到被两位作者称之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执行者”的杰克&;#183;韦尔奇的高度赞誉:这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实践的商业故事”。  相似文献   

15.
许多企业为缺人而苦恼,尤其为缺有技术、有专长、素质高的人才而苦恼. 招工本来就不容易,要招到合乎要求的员工更难.工资越来越高,招来了也不一定留得住. 实在招不来,能不能自己培训,或者至少培训一部分——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内容. 一部分企业正是这样做的.更多的企业虽然承认这样做有道理,但是或者认为太难、太麻烦,成本太高;或者认为培训出来可能被别人挖走,自己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太不合算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小企业》2010,(6):24-29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培养和聚集着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有50多家中关村企业参与了上海世博会80多项建设和服务项目,向世人展现着创新、创业的中关村精神。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各层管理执行者对企业的决策、制度、经营目标等落实和执行的程度,也就是指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员工对企业管理目标执行的力度。有资料显示,成功企业的发展有20%归功于企业的策划,而60%则来自于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面培育和提升执行力是首要任务,这也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 企业老板对人才都有一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不论在企业的哪个发展阶段从不排斥人才,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优秀人才以及一群优秀人才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老板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老板因为赏识某个人的文艺才华就将其安置在企业中,做的工作也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的事;也有因为老板曾经有过兵戎生涯,对退伍军人就格外信任并在企业中大加重用;还有些企业领导在外部社交中结识一些管理学者,钦佩对方广博的知识面和对管理的独到见解,就邀请到企业中作为自己的智囊,担任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9.
行云 《企业文化》2004,(8):48-55
现在人们常常说到“企业的生态”其中包括“外部生态”和“内部生态”。其实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经理人的心态。这是一组企业家在上MBA课时,老师常常举的例子。它们是劝言、警言、诫言。又多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一些看起来浅显、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的道理,读起来很有趣。  相似文献   

20.
执行力的要害在于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扬 《中外管理》2004,(5):45-45
1999年,在我们《中外管理》杂志社的一次理事会上,我问麦肯锡(中国)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程嘉树先生:”麦肯锡来中国工作已近10年,为我们中国公司做了不少咨询,肯定对中国公司有所认识.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说:”有两点很值得中国企业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