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以来,为有效控制物价上涨,防止银行过度投放贷款而引发流动性泛滥,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启用了信贷规划管理,这种信贷规划管理,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的顺利、有效投放,不仅对农村信用社自身带来了影响,还对农村经济增长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仅分析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不仅有利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还对优化信贷结构、化解不良贷款、拓展业务、巩固壮大信用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信贷有效投放存在诸多难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200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启动后,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均大大增强,信贷投放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了解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常德市辖内9家联社2005年——2009年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股本金的扩张,央行专项票据资金的兑付到位,存款的快速增长,农村有效信贷需相对不足,常德市农村信用社资金已明显富余。在资金富余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应如何转变经营思路,用好用活资金;特别是如何加大信贷投放,  相似文献   

5.
把好贷款投向降低经营风险———河北省阜城县铁匠农村信用社经营与发展纪实何阜当前,一些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信贷结构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资金投放少、质量差、周转慢、效益低,盘活不良资金难度大,个别农村信用社处于高风险边缘,信贷投入呈缩减趋势,外部...  相似文献   

6.
宋连 《山西金融》2002,(6):32-34
按照国家农业调产有关政策的实施,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集中资金扩大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户贷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展了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建立信用村镇工作,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1999年至2002年,全辖共发放支农再贷款3.09亿元,到期全部收回。支农再贷款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机遇和挑战。农村信用社要加快改革,练好“内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内外协作,增加支农资金实力,增加信贷投放,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才能巩固在农村的阵地,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2003,(3):44-45
2002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与监督下,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全国信贷支农工作呈现健康发展态势。支农概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随着支农观念的强化和支农自觉性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农宣传活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吸收存款方  相似文献   

10.
“实收限贷”做法是指农村信用社在收贷旺季期间,在规定的贷款条件下从严控制信贷投放,在回收贷款时必须收回实钱。这一做法是针对历史上农村信用社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的错误做法实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南金融》2010,(1):78-78
举世震惊的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作为支持、服务“三农”朝天区农村信用社一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抗震救灾,一方面努力改善信贷服务,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以赴、鼎力支持灾后农房重建。截止2009年10月31日,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8191户,累计发放金额40120万元,是全区唯一一家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首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历经多年探索,在近年才逐渐得以明晰。基于对泌阳县农村信用社2012年达标升级工作的案例分析,对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政府统一协调制订方案并强化落实的基础上,做好不良贷款清收、资产置换、增资扩股、财政扶持、固定资产确权等各项工作,能够使农村信用社有效推进达标升级,进而在特色信贷产品推广、扶植小微企业发展、拓展金融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案例揭示的经验,对各地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仅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就高达7.37万亿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资金组织能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逐步摆脱了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信贷资金来源比以往充裕。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的因素较多,已经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了解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本文对常德市辖内9家联社2005年一2009年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股本金的扩张,央行专项票据资金的兑付到位.存款快速增长,在农村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常德市农村信用社资金已明显富余。在资金富余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应如何转变经营思路,用好用活资金;特别是如何加大信贷投放,更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是本文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仅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就高达7.37万亿元。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其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郑文婷 《云南金融》2011,(5X):70-70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仅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就高达7.37万亿元。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其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  相似文献   

18.
简讯     
鹤岗市农村信用社采取八项措施支农惠农取得新成效(本刊讯吕青云报道)鹤岗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出台多项惠农政策,积极支持辖区"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截止到5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  相似文献   

19.
一、信贷增量控制对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影响 (一)央行应以季节性因素来确定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量。农村信用社面向"三农"",三农"生产季节性较强,所以资金需求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首先,央行在信贷增量控制时应把握"三农"季节性生产的特点,不能单一以上年信贷增量来控制本年信贷增量,应加强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延红梅 《中国金融》2007,(12):73-74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亏损长达10年的中国农信社开始启动改革之旅。几年来,通过将农村信用社管理和风险责任移交省级政府,“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售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体制框架已经形成,通过多样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下的农村信用社都寻找到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有效的产权结构和组织模式。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央行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以化解,并随着增资扩股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明显增强,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迅速提高。此外,通过增加支农信贷投放,改进支农服务方式,我国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外部经营环境的优化,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信用社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而如何在这些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农村金融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值得深入思考。本期一线话题从优化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提高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等方面探讨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