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需要中央的支持,也需要全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大环境。从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以来,香港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伦敦、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并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CEPA赋予广东在对港澳经贸合作中先行先试的权力。《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具有更大空间和更大竞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建设以来,双方签订了数百个务实合作项目,而项目实施迫切需要双方各自金融扶持以及金融合作的支持.本文梳理了中国与新加坡在金融政策、合作机制以及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具体行业上的合作演进情况,并分析了目前双方存在贸易竞争力差距、税制差异、投资贸易伙伴竞争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以"南向通道...  相似文献   

3.
正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制度障碍仍然比较突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将深化金融改革列入十三项重要工作部署之中。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深化金融合作是未来粤港澳合作的核心内容和潜力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经济关系进一步走向融合,但金融业由于受到制度差异、法律规范和市场监管的约束和障碍,没有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同步发展,影响了经济一体化进程。今后广东将在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CEPA先行先试的带动下,以前海、横琴、南沙为创新引擎以及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为平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打造金融强省,提高三地综合竞争实力,以应对金融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刘勘 《资本市场》2007,(7):52-53
<正>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CEPA框架下,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鼓励内地金融企业通过香港拓展海外业务。20多年前的1982年,深圳就引进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让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了分行,使深圳成为金融业率先对外开放的城市,并掀起了一波内地引进港资的浪潮。近年来,中国又面临以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为特征的、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5.
林江 《新经济》1995,(11):32-35
香港是重要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它背靠内地,面向亚洲,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在国际金融业务上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亚洲发展银行估计,从现在起至20世纪未的数年内,亚洲各国和地区将需要9500亿美元用作基建投资。包括银行贷款、项目融资、结构性贸  相似文献   

6.
左晓安 《新经济》2011,(11):82-85
粤港澳经济合作是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得最为深入的区域之一,合作领域广泛,合作层次深入,合作机制比较成熟。在粤港澳各领域的合作中,海洋经济方面的合作还稍显薄弱。但如果考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海洋经济又是一个未来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领域。本文尝试解析粤港澳如何充分发挥各自在发展海洋经济领域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依靠区域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张颖 《资本市场》2012,(1):72-75
未来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及合作成果的进一步扩大,仍有待于内地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并同时面临来自其它金融中心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成志雄 《经济师》2008,(11):8-9
我国香港特区与内地在高等教育上的合作成为焦点话题,教育消费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热点。文章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分析了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从教育消费的角度阐述了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楚 《广东经济》2012,(2):43-46
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广东时指出,加强粤港澳合作是保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的需要,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粤港澳要在横琴、南沙和前海等规划中打造新合作平台,创造新合作模式,尤其要围绕打造CEPA试验区和粤港澳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可见,加快前海、横琴和南沙的开发是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广东只有拿出当年开发经济特区的精神和拼劲,才能把前海、横琴和南沙打造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平台,从而引领广东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全国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依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金融开放所引发的“利益之争”、“国家金融安全”之争已成为舆论的焦点。尽管近期国有银行海内外上市热潮滚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消息频频,但业内外都明显地感受到外资介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进程开始受到阻碍。中国的金融开放实际上已经度过了改革的突破期,进入到了胶着状态。《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是政府及中资银行保护者态度的一个缩影。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1.
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形势、着眼国家发展全局、推动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引领广东和珠三角地区未来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层次、结构、水平不同的各次区域之间形成的层次有别、关系密切、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旅游空间体系的过程。其旅游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方面。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所提供的启示主要有:粤港澳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缺一不可;提升、优化与完善是区域旅游合作高级化的必然途径,即发展目标上提升、空间结构上优化和区域功能上完善。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大湾区方案”。粤港澳海洋合作在经历了“民生保障、互通有无”—“市场开放、互利合作”—“服务先行、双轨融合”—“机制创新、深度融合”四个阶段的演进后,呈现以合作区为载体引领海洋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赋能经济转型、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促进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宜居为共识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共治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海洋合作制度成本较高、区域发展“多极共生”竞争压力、全球产业分工重构的“双向挤压”等挑战。未来深化大湾区海洋合作应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层面加强创新,全面建设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形成休戚与共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大湾区智慧”。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即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引动与农民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家和社会引动以及社会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国家代动与农民被动型制度;(2)无论哪一种制度模式,虽然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枯竭、打击传统高利贷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又都未能跳出合作金融悖论的怪圈,而合作金融悖论导致近代中国合作金融制度背离了“草根金融”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失败。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合适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洪涓  邢晨 《经济论坛》2008,(9):40-42
一、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情况 1.已经完成的谈判。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又签订了补充协议。据财政部表示,2007年内地与港澳实际实施零关税的税目总数分别为1450个和648个,内地进口的港、澳的货物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周运源 《新经济》2005,(4):22-25
关于粤港澳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合作问题.笔者曾提出过某些看法(见《港澳经济》1994年第9期)主要是基于新时期粤港澳所处的特殊使命和发展势态、认为三地应当在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进出等方面实施更为宽松的流动,以促进粤港澳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今,随着我国恢复行使港澳地区主权的时间日益接近,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2014,(7):42-43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十8月29日在港签署,协议共包含73项服务贸易开放、加强金融合作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CEPA的实施,对“大珠三角”的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将推动港澳在广东的新一轮投资;将加快国外投资进入港澳;提升广东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将为粤港澳就业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协调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政府提供硬性的制度机制,形成有效的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体系,建立一套有利于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两个核心问题,以减少交易成本和保证契约贯彻实施为目的,形成良性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