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试点以来发展较快,其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最大。目前,业务发展中存在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匹配、人民币净流入、收支结构失衡突出、新疆企业在双边贸易中缺乏结算货币选择权等问题。对此,需从国家、地区及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探索"一带一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企业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并颁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该项业务进行指导和规范。业务种类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包括预收预付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结算方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加快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购买力,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刘芮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74-175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手段中,货币互换协议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方式,货币互换协议能够有效实现人民币的短期输出,从而加快人民币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切实优化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汇率风险。本文拟通过谈论当前人民币国家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基于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6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文娟 《经济师》2011,(12):76-78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始于2009年,如今只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从个别城市的试点推广至全国。但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微观基础不扎实、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以及境外人民币资金缺乏回流渠道等等因素,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如何运用制度安排化解人民币结算中遇到的难题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两年有余。两年多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从近3年来人民银行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可大致概括为"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即主要通过贸易层面人民币跨境结算,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开始,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贸易、投融资领域开展本币结算,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却未取得明显进展。基于货币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其中的障碍因素进行剖析。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人民币与美元实力相差悬殊,中亚区域美元流动性相对充足,人民币结算市场有限。从货币需求角度来看,官方层面各国在本币结算合作中存在分歧与博弈,中亚各国政府不会排他性地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私人层面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无法有效支撑人民币结算;中亚的美元货币替代,降低了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中亚地区部分国家生产力不足、出口产品少,令中国“市场提供者”的角色无法有效发挥,限制了人民币结算。因此,在本币结算的框架下,需要提升人民币交易便捷性,补齐供给短板;增加政府间深化合作,扩大官方层面对人民币的需求;培育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力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合作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是进出口贸易时用人民币报关并结算。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或欧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了让企业避免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并收到了积极效果。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不仅将有效降低企业在贸易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也预示着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顺应了国内外市场、企业的需求。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对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巍 《资本市场》2009,(8):16-19
2009年7月6日,随着第一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项在香港和上海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人民币国际化的漫长征途开始了。跨境结算看似一小步,实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四川对港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评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比四川对港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潜力和现状入手,得出了该业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基本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制约四川对港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因素,并从四川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交易的真实需求出发演绎出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微观条件,据此提出稳步推动对港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汇率波动是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区制状态下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双向FDI和贸易结算影响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平稳波动、低波动和高波动三种区制状态;人民币汇率的过高波动对人民币双向FDI和贸易结算均会产生抑制作用,且过多的汇率干预也会抑制双向FDI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此外,还发现人民币双向FDI结算将促进人民币贸易的结算,但人民币贸易结算将抑制人民币双向FDI的结算。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平稳波动,同时还应处理好人民币在双向FDI和贸易结算中的关系,使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够在双向FDI和贸易中实现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2.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外贸企业跨境贸易汇率风险加大.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外贸企业跨境贸易汇率风险加大。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6月,新疆被纳入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以来,新疆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始终在积极推进着。在开办此类业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结算业务过于集中,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一部分现行外汇制度存在矛盾之处,涉外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抑制了业务的开展,相关职能机构缺乏协作机制等。今后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试点范围,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保障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卢桦 《新经济》2009,(8):24-25
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超过50%的贸易流动(主要是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可能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意味着近2万亿美元的跨境贸易流动将采用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三大贸易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莘 《经济师》2011,(6):191-191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的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正在向纵深推进。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我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稳定和便利国内企业的对外出口;有利于我国企业节省贸易结算的相关费用。银行在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时要挖掘现有企业扩大内部需求的潜力,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产品创新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云南试点与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启动,体现了中央的战略远见.在国家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背景下,基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带来的云南周边国家人民币流通规模的增加、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深入开展以及由于跨境结算使人民币货币职能和服务对象的外延化,都需要在昆明进行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鉴于昆明目前具有的政策、地缘、金融合作、贸易和交流平台的优势条件,昆明市要参考新型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立模式,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机遇,建设区域性跨境八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多边贸易发展迅速,国家贸易结算货币是选择对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已经得到了国家贸易商所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预算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人民币的结算额.但是,如果国内的通货膨胀就会阻碍人民币结算额的上升,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视角下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思考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催生人民币离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把人民币国际化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政府适时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迈出人民币国际化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开端,其前期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就解决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