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肖琳 《新西部(上)》2007,(10):213-214
该文将《三五历纪》及姊妹篇《五运历年纪》和《神谱》中所载的创世神话进行了比较,试图借此阐释造成中希民族心理相似和相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丁雯 《改革与开放》2016,(22):60-61
在伦理学的层面,《无人区》与《老无所依》中刻画的道德沦丧的情境并非虚假,而是东西方人类社会伦理缺失的一种投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观出现冲突,社会个体道德意识淡化,行政伦理道德问题与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了公共信任危机,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伦理缺失的现状.中国社会急需完成伦理道德体制的重构,发掘传统伦理的价值,借鉴西方伦理优势,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肖琳 《新西部(上)》2007,(10X):213-214
该文将《三五历纪》及姊妹篇《五运历年纪》和《神谱》中所载的创世神话进行了比较,试图借此阐释造成中希民族心理相似和相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董翔薇 《理论观察》2004,2(3):28-29
从当代中国社会青年群体的道德观出发,结合中西方伦理学有关人性的主要观点,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原则分析了“自私“的含义表现和特征等问题,并阐明了自私对社会及个人自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蛇,恐怕是十二生肖中最有争议的动物了.从文化源流上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魔力的象征.在中国远古神话中,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经常盘绕着某种蛇形,这恐怕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例如,印度最高的创造神梵天的坐骑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与蛇有关.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在远古帛画和传说中,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还是中华文化中性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含蓄表达.  相似文献   

6.
佤族地区人口素质现代化水平不高,低于云南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是临沧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与医疗保障投入不足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所造成的.因此,要提高佤族地区人口素质现代化,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佤族地区人口素质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魔巴"是佤族社会中从事原始宗教祭祀的巫师,是佤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对传承佤文化并推动佤族社会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魔巴"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佤族的饮食习俗是佤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佤族饮食的文化内涵,彰显其独特之处,把佤族饮食开发做大做强,使其为佤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子聪 《理论观察》2023,(12):140-144
山神卡亨是布努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本文将根据《密洛陀》文本内容讨论卡亨形象经历的诞生与升华两大过程,并与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山神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布努瑶族人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山神卡亨形象最终升华为“密洛陀精神”的一个化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沧源农村佤族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佤族学生学习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儿化和轻声、朗读和说话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技巧方法,勤学苦练;改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在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中,由于其性质、地位、任务、职’靶的特殊性,能够发挥特有的优势。人民政协是以德治国的中坚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弘 《南方经济》2014,(6):93-98
对弱者表示同情、对不公正的事情表示愤慨,是人类显著的行为特征,行为经济学把这种行为称作“亲社会行为”。但从进化论角度看,这些带有利他主义性质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存在,却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难题。通过计算机仿真,我们模拟了狩猎-采集社会原始人类合作劳动的随机演化过程。仿真结果显示,以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主要表征的人类亲社会行为与合作行为可以实现共生演化。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依靠“惩恶扬善”的双重机制,人类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秩序。在现代社会,这种机制就表现为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在维系社会秩序过程中不可缺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是道德与法律的深远的渊源关系,道德与法律同属调整和维持人类行为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互化是以道德法律化为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本身面临困境的现实情况下,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到立法程序之内,形成为法律条文,并具有法律效力,即道德法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看来,道德法律化变得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何思颖 《魅力中国》2011,(14):286-287
美国的西进运动从19世纪初开始,直到1890年终止,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大平原上的牛仔与广袤的原始自然搏斗,创造出西部神化的同时,也缔造出边疆精神。本文将讨论作为西部大草原的主宰,西部牛仔身上凝结着其个人主义,独立自由,善恶分明等牛仔文化和所其所代表的边疆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道德建设来说,这样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强化诚信和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干部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突出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一种全球互存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生命的进化形式。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渗透全球精神,而个体维度、国家维度和人类维度三维一体的“世界公民”则成为其抉择与归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民众的精神家园在经济理性的大潮下变得萧条空虚,一些传统的、普遍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的渐渐的消失,道德的力量变得苍白无力,重构新的普遍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流经济学推崇经济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私恶可以通达公益的“无形的手”原理,问题是,“无形的手”是否存在。其实,在经验主义人性论兴起的中世纪后期,这一点就存在很大争论:马基雅弗利等宣扬“私恶为害”的观念,孟德维尔等则提出了“私恶即公益”的命题。但是,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斯密的“无形的手”之宣扬,“私恶即公益”的观点逐渐流行,最终成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德法律化: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马梦诗 《理论观察》2002,1(5):46-48
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以往道德建设往往是从道德教育等软性约束力量来入手 ,由于缺乏政策、制度等硬性保障 ,因而在实践中常常会流于形式。本文试通过道德法律化——道德建设新途径 ,借助法律强制力量 ,从而使善得以扬之 ,恶得以惩之  相似文献   

20.
赵崴 《理论观察》2008,(1):28-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公民有义务树立科学的人口环境道德观。人口环境道德是指,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为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应呈现出的一种向善的发展趋势。环境问题起源于人类,因此树立正确的人口环境道德观,使公民具备良好的环境素质,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