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本文认为,存款保险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应将目标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目标与特征,讨论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的要点与形成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原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模型,该模型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依据。并且我们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模型做了保费测算。结论证实模型的定价体系更全面,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
李敏波 《金融研究》2015,(4):162-175
本文在Ronn-Verma存款保险定价模型的框架下,利用股权与欧式看涨期权之间、存款保险与欧式看跌期权之间的同构关系,建立起银行资产市场价值、银行资产隐含波动率与银行股权价值、股价波动率之间的联立非线性方程组。并利用上市银行的股价可观测、股价波动率可估计的有利条件,采用数值方法对16家中资上市商业银行所获的政府隐性担保及其蕴含的存款保险基本费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不同银行风险水平存在差异,所获政府隐性担保亦不同,有力支持了存款保险的差别费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适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对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对象、保险限额、费率、保险基金构成、主要业务、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职能及其在应对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历时21年,2014年11月30日,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诞生,并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众所周知,存款保险的费率即存款保险定价是该制度能否在一国顺利施行的核心环节,条例中虽明确规定采用风险差别费率以区分不同银行的风险,但是如何衡量不同银行的风险,却未给出明确答案。有鉴于此,对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经典或是有代表性的存款保险定价论文进行了文献梳理,从三个方面即存款保险期权定价模型、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国内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存款类金融机构风险的确定以及费率的厘定方法,以期为我国存款保险费率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我国48家银行机构2013-2021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费率机制转变对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依次增强;第二,存款保险单一费率机制调整为风险差别费率机制进一步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也存在显著异质性,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仍不显著,但对其他四类银行的风险承担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了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预期目标。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费率核定制度,探索建立跨周期和逆周期的差别费率制度,提升“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为基础,测算中国各上市银行2011~2012年的存款保险费率和存款保险制度成本负担。结果表明,实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将显著增加银行的保险费负担,现阶段中国大范围推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制度执行阻力;中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应当实现银行存款全覆盖,但应当分批参保,先在总体风险小的银行间推行,再在风险相对较高的银行间推行,以确保存款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短期内高风险银行需要政府担保,但中国最终应当建立独立于政府的市场化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以某省82家农村商业银行为对象,用单一财务指标及其组合指标衡量银行的风险水平,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得到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级别和费率等级,根据样本风险级别与费率等级确定影响存款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是影响存款保险费率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影响程度为59.76%;由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及成本收入构成的组合指标影响费率的程度最高为90.24%,组合的预测准确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保护中小储户、维护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现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弊端在于逆向选择、道德危害、机构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费率规定标准。因此,合理的保险定价成了解决现行存款保险机制弊端的关键所在。银行重组模型强调了银行关闭和最优费率政策的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并指出最优存款保险费率取决于未来资产价值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有关要求,结合湖北省十堰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基于银行监管资本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辖区内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和风险、资本持有状况、债务清偿结构对存款保险费率的影响,对十堰市辖区内各农商行2014年度存款保险费率进行了拟定与演算,以期对今后十堰市投保机构风险差别费率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2015年5月,我国成为全球第 114个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本文基于全球80个国家的1122家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 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增大了个体银行的 风险承担,表现为道德风险效应。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存款保险机构性质、存款保险基金管理 方式、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基金来源和共同保险这5个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对银行风险承担 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应对挤兑风险,加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通过对现有关于存款保险定价和存款保险制度效应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基于期权定价法的存款保险定价方法虽较少在实践层面应用,但促进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受金融环境、制度设计及银行自身等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良性的制度运转与金融体系的完善相辅相成。未来的研究将着重考虑中小银行费率的厘定及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安全网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博弈论角度论证了金融机构加入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山东省A市农村信用社加入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不会引起农村信用社存款大规模流失,保费征收短期会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降低营业利润,但不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长期稳健经营,亦不会对当地金融稳定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限额存款保险制度让存款人的资产部分地暴露于风险之中,从而市场约束虽然比无保险状态下较弱但仍然有效,因此世界上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多采用限额保险。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对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形成了存款人规模偏好和银行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预期;这一预期特征必将异化市场约束,进而导致银行陷入无序的规模竞争并激励其风险承担;如果单纯实施限额存款保险制度,非但不能修正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异化问题,而且将强化公众的大而不倒预期,使市场约束面临更严重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明雷  秦晓雨  杨胜刚 《金融研究》2022,501(3):41-59
本文拓展了Freixas and Rochet(2008)的理论模型,证明存款保险差别化费率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农村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2015—2019年某省119家法人投保机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引入差别化费率设计显著降低了农村银行的风险承担;这一作用存在异质性,对于自身风险承担水平较低、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村银行来说,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差别化费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信社改制短期内对农商行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结论对加强存款保险制度的早期纠正功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太峰  韩月彤  李雪瑜 《征信》2021,39(1):82-88
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将银行进行分类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存款保险制度对转轨国家可以起到防止银行“挤兑传染”,达到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有利于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等。计划经济体制下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着影响公平、影响效率、滋生道德风险等问题。转轨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是:成立的时间较短;专门机构经营;强制性保险和设立保险额度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日趋完善和新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大背景,本文从市场约束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视角,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及其与市场约束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价了其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两类市场约束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就价格约束效应而言,对地方银行显著有效,而对全国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则不显著;就数量约束效应而言,三类银行均不显著。(2)基于回归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对地方银行的冲击强于全国性银行。(3)进一步基于非线性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显示,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弱化了市场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表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影响逐渐开始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We develop an analytical model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optimal deposit insurance policy an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deregulation on depositors' welfare and the soundness of the insurance system.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level of regulation depends critically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return. We show that in general deregulation of bank activities and/or of deposit rate ceilings will in volve tradeoff between depositors' welfare and the soundness of the insurance system. Our analysis also indicates that risk-sensitive premium and capital requirement schedules may not be efficient in managing the risk of bank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imposing a unified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in a unified Europe. Specifically, it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optimal deposit insurance in light of the Commission's 1994 decision requiring mandatory minimum coverage and encouraging a single unified deposit insurance structure. Issues of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s and tax burden are analysed in the context of a general equilibrium-typ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xes, the optimal degree of deposit insurance, and societal risk aversion are all interrelated in such a structure. Therefore, a common insurance system may not be feasible nor appropriate for a first best solution; co-ordination and even unified taxation may be necessary. At the minimum, exceedingly close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will be necessary for the single market for financial services to come to fruition and achiev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 hierarchical agency model of deposit insuranc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nalysis is to propose a micro-founded model of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s and study their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depositors and the monitoring problem for a bank. This paper also characterizes a risk-based premium in equilibrium, 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atics analysis of depositors’ optimal actions. The results supply the bas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signing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s. Our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depositor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