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学习中"写"是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一直是师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阅读在写作能力培养中的有着重要的独特作用。在外语学习中,如果说阅读是知识的吸收过程,那么,写作则是知识的运用过程。因此,我们要找到阅读与写作两者的结合点,通过阅读发展写作能力,特别是通过英文小说的阅读可以不断培养英语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英文小说的阅读对英语写作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型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意识.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语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习惯不好,对英语有畏缩情绪.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丰创新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个同题笔者曾在以下方面作过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初接触英语对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不妥与疏忽,学生意识力薄弱,造成部分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加上课程内容逐步增多,进度加快,是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继而成绩滑坡,出现英语学习上的掉队,这种想象在初中阶段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4.
耿彦竹 《魅力中国》2009,(17):62-62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它"三会"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我们通常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  相似文献   

5.
"教学情境"是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中职校英语课堂,文章指出教学情境普遍存在的较为低效现象及大多数中专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现状,中职校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课改要求,结合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精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发学生创新灵感,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培养和增强中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词汇是学习语言和语法的语言材料,如果离开词汇,我们的英语学习和英语交流就无从谈起,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新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显然,不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无法形成,运用能力更是难以获得,而词汇教学又是基础的基础.为了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和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该从师资培训、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入手,实施"3+1"的课堂改革模式,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按照比例进行适度糅合,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秋峰 《魅力中国》2010,(31):381-381
初中生初接触英语对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不妥与疏忽,学生意识力薄弱,造成部分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加上课程内容逐步增多,进度加快,是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继而成绩滑坡,出现英语学习上的掉队,  相似文献   

9.
何景娥 《魅力中国》2010,(8X):65-65
<正>通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阅读占整个卷面的26%,提高阅读成绩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我们知道,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更是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激发兴趣、扩大视野、以新带旧、提高能力"的教学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来随着英语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讲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是师生们的希望,也是社会工作,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讲,常年的应试学习让他们少于练习口语,难以说好口语.因此怎样提高口语水平,加强沟通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英语教学或是口语教学的研究都集中在教学法或是学习动机、策略和风格等方面,而对于学生个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作者从英语口语这一语言能力着手,对学生个性差异和口语学习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可以通过对学生个性特征分析,施以不同的口语训练模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听说,作为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桥梁,目前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应当看到,一直以来大学英语听说始终是学生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大学英语听说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不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学习内驱力作为直接推动学员主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对学员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战士学员的英语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依据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对军校战士学员英语学习内驱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培养和激发学员英语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董红霞 《发展》2012,(6):155-155
在农村地区,中学生的英语在语文、数学、外语三大科目中是最为薄弱的学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笔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是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之一--主位述位理论出发,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将主位述位理论应用于阅读和写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高中生必学的一门功课,众所周知女生学习英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男生在学习英语中却突显出诸多的劣势.这是语言学科贼予女生的优势,赋予男生的劣势,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许多男生在英语学习上成为差生,少部分女生也会因为某种原因成为差生.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6.
职高生的英语学习历来是许多任课老师的烦恼话题,职高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低,老师教学难度大.如何调动职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好英语,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专家讲座、英语运动会,瑞思精彩活动乐不停.如何选择合适的少儿英语班,始终是众多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上海瑞思学科英语有过多年中、美教育研究经验的知名少儿英语教育专家Sally女士认为:开学前后,孩子没有课业和考试的压力,正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机,但是家长给孩子选班不能盲目,一定要明确学习方式和培养目标,注意如下五大关键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上英语才能学好英语 孩子学习重要?还是快乐重要?在瑞思,英文字母在高科技课件里"跳动",趣味式的互动白板会"说英语",孩子们和英语"动画大片"互动,不亦乐乎……据了解,瑞思独家原版引入的美国公立小学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是国际教育巨头HMHG历时7年,耗资2亿美金研发,可提供互动式教学场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来瑞思学习没多久,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连性格也有所改变,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们打交道了,家长欣慰地说:"孩子喜欢就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对初中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全体参试学生中只有一人在校外学习了英语;95%的学生希望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家长不懂英语,在学校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72%的学生觉得英语课有趣;74%的学生在单词记忆上感觉困难;46%的学生听力上感觉吃力;91%的学生课前不预习;67%的学生感觉英语难学;但96%的学生认为通过更努力的学习可以提高英语成绩.这些数据说明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最主要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并且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该从师资培训、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入手,实施“3+1”的课堂改革模式,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按照比例进行适度糅合,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远华 《魅力中国》2010,(7):192-192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不妥与疏忽,学生意识力薄弱,造成部分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加上课程内容逐步增多,进度加快,是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继而成绩滑坡,出现英语学习上的掉队,这种想像在初中阶段相当普遍。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应设法改变这一状况。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动口来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