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心相应地发生阶段性的转移,这不是人为的或偶然的。其大致的路径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生产”;20世纪6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向企业外部的“市场”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又转移到企业内部的“理财”: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管理的重心是“战略”。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路径的规律性对我国企业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企业都有它特有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有的企业有意识地提炼、总结、培育、创新发展了自身的文化,而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发展。管理学界对文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例如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工作中员工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美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日本企业取代时,引起了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研究,认为日本企业具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从而使企业文化在西方理论界和企业界迅速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3.
标杆管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标杆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叫基准化管理、对标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企业学习日本企业的运动中。标杆管理先驱是施乐公司,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创新研究先驱者ADI公司董事长雷&#183;斯泰塔对美国与日本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之所以失败,而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我国以来,已为愈来愈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甚至还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最近,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在我国又兴起了新的热潮。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能否做到零库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零库存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技术。这种管理方式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多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但是,零库存管理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对我国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价值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中叵为推崇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从企业的战略视角下探讨了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价值管理的一般过程以及价值管理的指标构建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文化培育中的十一个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管理中以来,很多民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其成绩的时候,也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其发展中的不足,因为从绝对数上来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创造如此惊人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首当其冲就是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趋势做一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战略管理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产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并分析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数据,因此它是使企业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意识到自己在制造业上与日本的差距,便开始对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注意借鉴和学习日本企业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但是进入80年代后期,美国工业界发现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向日本企业学习的总体效果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2.
《江苏企业管理》2009,(4):28-30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通过与别的公司比较而寻找差距。借以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不足,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对照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与基准的要求相比较找出差距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对于拟上市的企业而言。采用对标管理的方法可以快速满足企业上市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婕 《河北企业》2009,(8):27-27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人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我国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管理会计仅在部分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烟草行业挖潜增效新举措——对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标管理作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为世界各大企业所推崇,为提升管理能力、改进管理模式,烟草行业引入了对标管理理念与方法,本文从对标管理的内涵、作用进行介绍,介绍了对标管理在烟草行业应用的难点和重点,阐述了对标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保障措施,认为对标管理既是烟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烟草行业挖潜增效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詹凤荣 《河北企业》2010,(12):23-24
<正>一、前言企业战略管理大规模地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物资匮乏、市场供不应求的战后初期,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满足市场对各种商品的迫切需求。到7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市场  相似文献   

16.
成立军 《中国质量》2005,(12):83-84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在日本和西欧得到推广和发展,70年代末来到我国,为广大有识之士认识并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质量管理有被人们淡忘或束之高阁的迹象,因此,有必要讨论全面质量管理在新时期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亚民 《财会通讯》2007,(12):28-29
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初);以重视环境适应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和绿色管理会计阶段(80年代初起)。绿色管理会计指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对财务、企业行为、绿色成本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8.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供应链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春英 《现代管理科学》2005,(1):102-103,40
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经济学基础,指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对当今环境积极应变的有效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鲁布革”经验以来,建筑施工企业就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和加强推进项目管理,并且把加强项目管理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认识和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同样应该和必须重视研究探索和切实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基准管理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基准管理应运而生。1976年,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施乐公司遇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面对威胁,施乐公司开始了针对日本公司的基准管理,通过全方位的分析比较,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经过实践,重新夺回了失去的市场。施乐公司的做法引起了美国企业的重视,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并得到广泛应用。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基准管理。如今基准管理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展,很多非盈利机构也纷纷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