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报告显示,今年广东上半年楼市的市场整体消化系数为负增长,反映了市场交投活跃程度不够。销售面积萎缩制约了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信贷政策的收紧也抑制了开发商的买地热情。广东省今年上半年有相当一部分的住宅滞销和积压,状况若延续下去,下半年商品房空置量将大增。 相似文献
2.
自今年十月份至今,有关"明年起北京将实行发放10万张汽车牌照的限制令"的"传说"就如一股风一样传遍大街小巷,很快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限牌令"一旦出台,会对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厂家、经销商乃至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传言说这是经销商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刺激年底销售而故意散步出来的"销售阴谋"。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加油站便利店,非油品业务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也分别建立了名为"uSmile昆仑好客"和"易捷"的便利店。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加油站便利店在我国依然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2012年1~7月,易捷便利店2.7万家门店同期销售额为56.8亿元。这样算来,单店的平均营业额约为1000元/天,不及7-11的1成。在欧美等国,有的加油站便利店销售收入已占总收入的60%,毛利也达到油品毛利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能够借助声光电等技术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商务人士掉进了商业的漩涡,不遗余力的进行着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的活动,虽然迎合了消费者对价格和便利的关注但是忽视了大多数人上网是为了体验感觉。 相似文献
6.
国内化工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十四五”规划的落地,聚烯烃产品也将朝着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生活需求及环境保护需求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产销研用”一体化模式的深入探讨,对国家能源国能煤制烯烃产品的销售机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现行《商标法》中定性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主要基于"无过错责任"的认定,即商标侵权人无论是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侵害行为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取消了"主观过错"的认定要件。但在刑责追究中,侵权当事人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9.
高度危险作业适用无过错责任,对受害人有利,但无过错的作业人可能因此陷入经济困境,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电力生产经营属于高度危险作业.通过电力事故无过错责任中电力企业"过错"问题的分析,认为在无过错责任中应对受害人和第三人的过错适用过失相抵,同时对加害人有无过错在赔偿数额上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0.
Bo Udsen是带着“任务”来的。5年内,在大中华区,实现销售业绩翻一番——从目前的近5亿元人民币到12亿瑞典克朗(约10.2亿元人民币)——这个目标其实并不容易。它相当于用5年的“疯狂播种”去收获山高自进入中国迄今20年以来所有精耕细作的果实,因此称其“再造”也不为过。当所有能量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加倍积聚并得到加倍释放时,几乎没有一个当此大任的人不倍感压力。 相似文献
11.
商业电价是否存在“歧视”——兼论销售电价联动与取消交叉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光辉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11):22-24
近期媒体不断报道了一些商业企业对商业高电价的质疑,而有关方面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实际上,这涉及到电价机制的深层次问题。本文对此颇有见解,并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见的销售电价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案件起因第1254523号"亚平YAPING及图"商标由艾斯特公司于1999年3月14日注册,申请使用在第28类"乒乓球拍"等商品上。2002年济南伟民事业总公司对该商标提出争议,其理由为该商标的注册完全是针对邓亚萍在先注册的"邓亚萍"商标的恶意模仿,在主观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相关公众已经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开始接替法规司承担处理商标注册程序性争议行政复议案件的职能。所谓商标注册程序性争议的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商标局在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续展、注销、撤销、异议等工作中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起的行政复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商标评审规则》第二条规定的商标评审案件不属于行政复议处理范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反向假冒"中存在产品责任问题反向假冒是商标法上的概念,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看,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反向假冒的产品如果存在产品缺陷,是 相似文献
15.
正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按照商标与商品的相似程度将商标在商品上的使用区分为两种情形:"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以下简称"重同使用")和"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以下简称"同品似标或似品同标或似品似标"),对于前者的商标侵权判定是否考虑混淆一直存在热议,争议集中在是否适用推定混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