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4):177-177
<正>《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力争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经济史专业工作者和经济史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3):177-177
<正>《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力争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经济史专业工作者和经济史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1):177-177
<正>《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力争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经济史专业工作者和经济史爱好者。非常感谢您过去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中国经济史研究》。我们热忱欢迎您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办刊风格、内容等方面提出批评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1.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有关中国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信息,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4):176-176
1.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有关中国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信息,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6.
1997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为纪念该刊创办10周年,出版了一本《增刊》,对中国经济史研究20年(1977—1996)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1986-1995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论著索引。叶茂(李根蟠)先生在《综述》中统计指出:“1986年以来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的总和。”(增刊第5页)1997年以来,成果也很多,有不少高水平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刊创刊于2013年,2017年定名为《中国经济史评论》,每年定期出版两期。《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会刊主要刊登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经济史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同时兼及书评、综述等方面的文章。近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史评论》第10期主要栏目和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4年度中国经济史论著,无论数量或质量,大抵不下于往年。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从研究领域看,土地制度阶级关系等传统热门课题论著减少,商品经济与农业经济、区域史、民族史与民族交往史等逐渐成为新的热点;从研究时段看,虽然仍以断代史的论著为主,但总论性和跨代研究明显增多。兹把后者简介如下: 社会经济形态 中外比较研究 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发表了三篇文章:田昌五/破除中国历史东方类型说,振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苏凤捷/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学说和魏特夫对  相似文献   

9.
吴承明先生为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拓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年轻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人员成长也如春风化雨,惠泽寰中。对我本人来讲,吴老是我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引路人。一1982年,我本来想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读了吴承明先生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及其他有关中国经济史的论著,才下决心改考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吴承明老师门下的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我选  相似文献   

10.
纪念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他的等身论著丰富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宝库。他主编的“金字塔式著作”《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的优良学风、奋斗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断想五则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主线与主体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