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治理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治理。在全球治理领域,国家之间的博弈日益表现为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基于综合实力的不同,霸权国家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也制约了实力变动后国家的全球治理政策的调整空间。由于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长期以来对全球治理的规则外溢型参与的难度日益加大。新的形势下,美国需要调整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内顾倾向,回归平等协作的全球治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美国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规则外溢型参与的路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延续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逆势行动。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单纯通过规则内化参与全球治理的约束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全球治理规则体系改革和引领新规则建立便成为自然而然的追求。这一过程也将十分漫长,它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的持续提升,还要受到既有规则巨大惯性的阻碍。这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规则上的"制定—接受"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全球治理将由此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与博弈。  相似文献   

2.
全球公域包括海洋公域、空气空间公域、太空及网络空间,是指没有或因其本性不能处于主权管辖之下的区域或资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公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与日俱增。全球公域治理不仅涉及资源管理、环境与生态保护、安全治理等多重议程,而且涉及技术、经济、军事、外交与规范等多个层面,如何对全球公域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政策前沿。全球公域名义上是全人类共同的区域,但由于知识与合法性"双赤字"的存在,全球公域治理的全球性是不完全的:既没能实现治理的全覆盖,也没有实现治理的全球参与。从政治属性上看,目前的全球公域治理具有明显的霸权治理特性,现存治理体制也主要是由霸权国牵头并建立的霸权体制。要真正实现全球公域治理从部分到全球的过渡,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必须扩大治理的代表性,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公域治理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客观上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数字经济治理的分项议题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但仍未形成全球性的规则架构.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应提前谋划布局,抢抓数字经济规则构建的契机,厘清参与全球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全球治理机制脱胎于美国主导的霸权稳定体系,现在面临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新兴大国崛起、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新的全球性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五到十年,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改革的需求将前所未有地强烈。尽管可能遭遇国际政治权力博弈中的"二把手困境",但中国仍然面临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了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层面的全球治理,本文将与全球治理有关的国际规则分为三类:一是现行主要的全球治理体制与规则,主要是指包括联合国、布雷顿森林机构在内的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性治理机制;二是正在演进中或可能发生重大变革的全球治理体制与规则,是指一些发达国家主导或与新兴国家共同主导的,新兴以及通过变革将具备潜在的世界性影响的国际治理机制;三是未来可能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新体制与规则,指目前影响力有限,主要由新兴国家倡建和参与,未来发展前景向好的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作者提出了中国参与应遵循的原则,分别是权责相适原则、利益包容原则和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赵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80-94,158
中等强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拥有诸多共性的同时,也因国情和传统不同而各具个性。从较长历史时段看,政治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全球治理观的影响更为基础和深远。作者以加拿大为例,分析了这一典型中等强国的国内政治文化是如何影响它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它对待非政府行为体的态度以及主权观和人权观等三个全球治理观察指标,探索了加拿大追求妥协的渐进式政治发展历程、多元主义文化和对美国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三者构成的独特的政治文化与其全球治理理念和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出加拿大全球治理的三个特征,即"依附型多边主义"、宽容尊重非政府行为体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权利以及平衡运用主权和人权观念,为中等强国的全球治理观分析提供了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贸易的繁荣与数字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数字风险也急剧增加。由于各国数字治理模式差异显著,难以有效化解全球数字风险,因而构建全球数字治理新秩序成为各国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数字治理面临着多边机制失灵与规则供给不足的治理赤字、南北国家数字鸿沟扩大的治理失衡、数字霸权与数字保护主义抬头的治理乏力三重困境。为应对全球数字治理困境,中国需从顶层设计、规范再造、基础建设与理念更新等方面着手,为构建全球数字治理新秩序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杨娜 《亚太经济》2017,(3):12-17
中国作为金砖机制的重要成员,力寻国家利益、金砖成员诉求与全球治理需要的契合点,而以金砖成员身份参与全球治理,有助于化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疑虑、发展与金砖四国的良性竞合关系、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以金砖为平台开拓新合作领域。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下参与全球治理受到诸多挑战,制约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次级跨区域合作模式、重合机制模式、中心合作模式及渐进治理模式是中国在金砖合作框架下参与全球治理的模式探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挑战,包括以经济互补为基础推动金砖成员加强经贸合作、力促金砖与欧盟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将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与金砖合作精神有效对接为全球治理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汪蓉 《特区经济》2023,(8):110-113
安全互动塑造安全身份,进而决定安全战略。在“安全互动→安全身份→安全战略”的逻辑链条中,贯穿其中的有两种基本的安全逻辑:对立安全与兼容安全。本文以朝贡和平的东亚安全秩序为例,说明了其反映了兼容安全理念的兼容安全实践,并提出基于身份兼容的全球安全治理要注重管控防范安全对立和充实拓展安全兼容,以求实现一个普遍和平、共同安全和繁荣发展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出现了更多困难,近乎失灵。但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经济治理仍将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聚焦制度分析,以制度在不同国家层面上的协调为研究核心,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涌起的背景下,制度超越国界之后协调更加困难。破解全球经济治理困境要增加大国互信,以促进治理主体合作为中心,以完善和优化治理平台、培育和发展国际组织、加快构建更多经贸规则等为抓手,不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作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原则,中国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被认可。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投资大国,具备了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实践基础,而全球投资治理的碎片化状态则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空间。《G20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的通过为全球投资治理建立了指引框架,RCEP、CAI和CPTPP三个大型区域IIAs体现了未来国际投资规则趋势。全球投资治理的中国方案即为:一方面,对接RCEP、CAI和CPTPP等投资协定,持续推动投资自由化,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国内投资治理;另一方面,将国内投资治理形成的经验转化为符合全球规则的投资争端解决预防、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机制,通过区域合作平台形成共享经验,推动全球投资治理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2):4-31+156-157
发展对人类进步至关重要,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全球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贫富分化、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等问题。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全球发展治理面临空前挑战,大国博弈等地缘因素加剧发展治理的多边合作困境,一些发展治理机制失灵,各国合作意愿减弱,发展治理手段单一,治理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全球发展治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发展视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国际层面,中国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理念和制度方面积极创新,在行动方面积极努力,深度参与全球发展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初步建立了发展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未来,中国需要在全球发展治理方面继续夯实实践话语权、理念话语权、制度话语权和理论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各国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及“美国优先”的宣扬,意在打击新兴经济体尤其中国经济及其产业发展,巩固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治理秩序,是“逆全球化”的新表现。“逆全球化”下国际金融治理困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前国际金融治理理念、治理规则、治理主体以及治理领域存在一定的阙如,应从树立“互利共赢”的全球金融治理理念、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软法供给等多方面着力,以改变当下全球金融治理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多边主义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悠久的实践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内涵。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多边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全球治理的普遍共识。平等、互利、合作和协商是多边主义的题中要义,其基本原则包括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遵规守制与合作共赢。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的共性表现为价值目标的多赢性、行为主体的多层性、问题领域的多样性和路径方式的多元性。多边主义从理念更新、平台夯实、合法性增强和模式转型等方面为促进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多边主义也面临多边机制赤字增加、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退群”废约和分离主义风险上升以及全球化负面影响持续发酵等挑战。中国作为维护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始终坚持多边主义的目标取向、价值追求、基本原则、平台依托、行为依据和行动导向,积极创新多边合作理念、完善现有多边机制、创设多边合作新平台、凝聚多边国际合力,以实际行动彰显践行多边主义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从“治理”概念的本质涵义看,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之间具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近年来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治理“失灵困境”现象的存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内社会资本的缺失与分布不均。在研究社区治理问题时,有必要从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入手,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以增加收入为焦点、以赋予权能为要点、以参与治理为重点、以政策创新为抓点和以党委政府为基点构成了新时代西藏贫困治理理论逻辑。新时代西藏贫困治理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光辉实践,充分凸显出共享、绿色、协同、团结与自主的价值理念。2020年后提升西藏贫困治理质量可以从提高人的自主性、坚持多元共治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关注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5):71-95,157,15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也使经济全球化受到重创,在全球多领域产生了全方位链式影响,凸显了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反应迟缓、部分失灵、治理成效有限。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国际机制等应对不足、效果不彰。大国领导、大国协调与合作难度加大,未能体现领导作用。各国需要反思如何来加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更好地确保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各国还需维护和稳定当前的世界秩序,在公共卫生领域形成一个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化对国际治理制度的更新、补充和替代,加大大国协调与合作力度,加强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赋权和赋能,提升其权威性和行动力,强化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和制度建设,增补新的制度安排,在全球层面结成理念共同体、制度共同体、政策共同体、行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只有这样,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卫生防疫合作、贸易保护、贫富两极分化、气候变化、数字化鸿沟等全球性挑战更为凸显,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新要求,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方案。贸易、投资、金融深度融合的亚洲,已通过自身实践表明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多边合作的成果与意义。在4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来自各国的政要、企业家、学者认为,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可以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机构改革与完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更加积极有为,为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源于全球经济治理又超越全球经济治理,从经济治理向政治、外交延伸,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由量增向质变转换,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是国际社会基于中国的实力和地位传递的群体性呼声。新中国成立70年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一直秉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做出贡献。参与全球治理也有利于形成促进发展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制度和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纵观数十年来的历史实践,全球治理主要有三种相互联系却又相对独立的传统模式:主权国家中心治理模式、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网络空间一跃成为一个国家的"第五疆域",呈现出空间规模"无限化"、空间活动"立体化"、空间效应"蝴蝶化"、空间属性"高政治化"等突出特质,预示着或将突破传统全球治理模式。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处于一种国际无政府状态,面临着国家网络主权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网络发达国家"与"网络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网络霸权国与网络大国之间等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竞争日剧的网络空间里的一个后起之国,为了更好地实现、维护和拓展自身的国家利益,亟须从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加紧探索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政治和安全挑战增加,科技冷战和集团对抗的阴影加重,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面临美国单边主义及世界范围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叠加冲击,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中国从国际关系的方向、目标和道义高度认识和提倡多边主义,形成了对多边主义主要内涵、基本路径的科学认识,多边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的有效实施、体系变革、内涵更新和国际努力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作为利益攸关方,需要长期坚持和创新多边主义,增强全球治理的实践和理性认识,共同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更加积极有效地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