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市场所期待的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没有如期到来,而是看到了联储挥动起了另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扭曲操作。按照美联储的最新方案,在2012年6月以前,联储将抛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短期国债,相应地增持6—30年的等量长期国债。 相似文献
3.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有相机抉择和按规则行事两种操作规范。本文先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规则性成分和相机抉择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再利用Cholesky方差分解方法,确定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以相机抉择性成分为主。最后,本文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动态模拟,发现规则型货币政策可以大大减小我国开放经济下真实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因此,本文建议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尽快向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转型。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总是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支持美联储的降息决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三次降息的理由陈述也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美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工具箱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调整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国中姜再勇刘宁 《金融研究》2009,(12):30-44
本文对我国包含货币因素的线性泰勒规则和非线性泰勒规则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线性泰勒规则形式中,前瞻性的泰勒规则更符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际,但利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反应不足,且产出缺口参数不显著。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转换变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非线性检验表明,我国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M2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LSTR2形式的非线性关系,即我国利率操作对通货膨胀存在反应区间,在反应区间内,利率对通货膨胀和M2增长率变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更倾向于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反应区间外,利率与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M2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将迅速向非线性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和传导等方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危机管理中起了主导作用,并在利率水平、最后贷款人职能。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和国际协作等操作有所突破。但是,如何优化危机管理措施,避免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更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是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的核心。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大多是在新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的,重点包括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协调收益与成本的来源以及提高协调效果的途径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理论界进一步分析了危机对已有协调政策的冲击和危机中所采取应急性协调政策的效果,并探讨了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9月21日,正当全世界都在为美国可能宣布实施QE3而忐忑不安之时,美联储出人意料地推出了"期限延展计划和再投资政策"。说其出人意料,一是因为已经箭在弦上的QE3却引而未发,二是因为美联储此次祭起了历史上只是在十分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防止经济下滑,美联储在实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新的政策手段——利率期限结构扭曲操作,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卖出较短期限的国债,买入较长期限的国债,从而抬高短期利率,压低长期利率,相当于将收益率曲线扭转。美国利率期限结构的扭曲操作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至今已加息5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9次,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收回了6000亿元的流动性。但是,这一系列紧缩政策似乎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10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供应量的年同比增速依然达到17%,而银行贷款的增速也在继续上涨,通货膨胀达到10年来最高,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则出现了反弹。同时,2007年以来国内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相当火热,而股票市场也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泡沫。 相似文献
13.
14.
尽管美联储如期加息,但是市场怀疑作为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将不再按照以前的承诺逆周期操作,而是要配合政府去解决结构性问题,即贸易收支不平衡和"财政悬崖"。作为周期性调整政策,货币宽松政策应该退,但是为配合结构性优化,宽松政策不可以退。美国解决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贸易上寻找收入,增加税收,以弱势美元支持企业出口。中国要强调人民币贬值不是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结果,积极倡导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在国内市场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TVP-VAR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内石油价格受国际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对国际价格有着显著的引领作用;能源价格在月度数据水平上表现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依赖,显示出内生性特点。内生性的煤炭和石油价格对产业营业收入、利润和股票价格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会扩大股市的泡沫成份。能源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将能源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盯住目标的理由,基于系统模拟的结果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在分析美国回购市场的基础上,对美联储回购/逆回购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详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回购和逆回购仅是美联储临时性政策工具,总体交易规模很小。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国债隔夜回购的市场交易利率能预测美联储国债隔夜回购利率变动,且美联储的国债隔夜回购利率相对更高。2013年8月,美联储推出隔夜固定利率全额(给定额度内)供应逆回购工具,为将来美联储退出QE过程做准备。201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该工具操作规模分别约为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引发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分析处 《金融研究》2002,(4):13-22
2 0 0 1年 ,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 ,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 ,企业总体支付能力正常 ;基础货币适度增长 ,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 ;货币市场成交活跃 ,资本市场筹资量下降 ;全年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货币信贷预期调控目标基本实现。2 0 0 2年 ,为了实现预定的调控目标 ,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中 ,应加强“预调”和“微调” ,进一步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促使货币信贷的适度增加 ,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拓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引入国际货币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的框架下重点考察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取决于国际货币的比重,而且还受到汇率传递程度、经济开放度、货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份额的下降和汇率传递程度的上升都能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善纳什均衡的福利水平;然而国际货币的存在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却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合作提供更多的福利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本轮宏观调控中,有两点备受关注,一是与以往“一刀切”不同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差别性调控总策略;二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并频繁运用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是无差别的总量调控工具,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对统一性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从而产生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水平、金融资源拥有量差距持续扩大,从而引起调控结果与“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初衷背离,所以需要结合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特点,探索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性信贷政策操作的有机结合,实现统一调控与区域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