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诺 《活力》2013,(10):106-10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批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正日益增强。但是,从新闻理论建设来看.批评报道仍缺乏科学的理论建树:从新闻实践来看,仍存在批评力度和密度偏小、态度方式欠佳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天心 《活力》2014,(10):89-89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还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不能生动感人,也就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新闻报道要打动人、吸引人,一定离不开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细节的描写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     
简单强调创新和营销的局部是无力的,它要求我们思维和行动的系统性看到一个很有意思也有些令人吃惊的报道,说英国的科学家实验证明大猩猩对数字排列次序的记忆能力超过人类。这有些伤了人类的自尊心和物种的优越感。但这个发现并不能改变大猩猩在生物界的地位,因为即使大猩猩有无规则记忆方面的天分,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编辑,我在日常处理稿件时,发现有很多稿件用之不能,弃之可惜。这些稿件本身写作手法、技巧并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有的稿件写作水平还相当高,但为什么不能被采用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其稿件内容与所投报纸、刊物当期的报道方针不符,或所反映的事实已不具有实效性,或字数冗长、图表太多版面不能安排等等。那么,怎样投稿才能提高命中率呢?我认为,作者应注意研究以下问题。一、投稿给谁作者在投稿甚至在写稿前,必须明确所写稿件投给哪家报纸或刊物。这是因为报纸与刊物、报纸与报纸、刊物与刊物的特性不同,对稿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你…  相似文献   

5.
陈玉梅 《活力》2009,(8):61-61
所谓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  相似文献   

6.
李振字 《活力》2012,(9):47-47
作为引导舆论的社会职业,新闻媒体要求自己的团队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否则将不能很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工作到老、学习到老。一、队伍的高素质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新闻宣传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事务性或技术性的工作,而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舆论引导工作。一篇报道可以推进事业的飞跃,也可以带来灾难性的误导,可以让英雄举世闻名,也可以让贪官一箭落马……特殊的职场,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终生以学习为伴。不断用新的知识力量武装自己,当好“桅杆上得了望者。”  相似文献   

7.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原位测试方法、小项目取样和原位测试数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土工试验方法和岩土工程参数选取,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解决问题办法的思路一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现场直播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以来,获得较快发展。综观国内各广播电台组织的新闻现场直播,多取材于受到关注度较高、有较广泛社会意义的重要题材。对这样的题材进行大时段、大容量、多方位、多媒介的现场的、集中的报道,其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力显然是其他许多广播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现场直播报道是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可以说,新闻现场就是“直播室”。在这一“直播室”里,记者事先只能有一个大致的安排,不可能让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按自己的采访意图发展。尤其是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场面比较大,可能发生的情况很多,有时甚至会出现事先预定的报道方案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期实施的情况,因此现场直播报道的记者应该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大致地讲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不被干扰。在现场直播报道中,记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采访工作,处在现场“表演”的情景之中,肯定既会招来众人的目光,又会引来许多围观的群众。这时记者的应变能力就表现在能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按照自己的采访意图发展,使自己的采访达到目的。二是处变不乱。有些新闻现场极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时甚至还很混乱,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到处乱不惊,排除干扰,头脑清醒,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三是随机应变。由于新闻现场情况千变万化,不确定成分较多,现场记者必须要有反应灵敏的现场应变能力,能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对于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不得已要舍弃原有计划的只能舍弃,该弥补的计划,果断补救,有时甚至要作出必要的“救场”措施,保证直播报道任务的完成。在现场直播报道中,记者不能忽视现场音响的强大作用,记者的运用音响能力也是现场直播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大家都知道,过期了的食品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当然也不能卖,不过最近家住德州开发区的刘先生,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不仅买到过期的产品,而且还一不小心给喝了。德州的刘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闹心事,眼看就  相似文献   

10.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波 《活力》2009,(Z1)
目前新闻直播是较受欢迎的一种新闻播报形式,而连线报道则是新闻直播中经常采取的报道策略,对突出新闻焦点,增强新闻事件的即时性、真实性、参与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连线报道对于外部环境依赖性更为强烈,对主持人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世连 《活力》2011,(3):202-202
当前地方台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视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的重要性。在报道思路上重“人”不重“事”,报道往往是照搬照抄领导讲话,多空话、套话,致使报道冗长干涩。味同嚼蜡。有人笑谈。如果把某些时政报道的时间、地点、人名去掉.跟以前的新闻相比,甚至看不出区别。这是因为时政新闻报道往往原则性很强.要求高,  相似文献   

13.
谢平 《活力》2012,(6):170-170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党报的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大多数党报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建利 《活力》2014,(10):99-99
所谓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一机构、部门的先进工作经验或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的报道。典型报道作为社会主义报刊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19世纪初,由傅里叶、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对新型合作社的经验报道开始的,此后在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典型报道这一形式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至今,也将典型报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经验报道,来宣传党政方针政策、改革成果及倡导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典型报道起到了推动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典型报道仍见之于报端,但典型却越来越不能引起受众对其的“崇拜”,典型报道陷入了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要“手”勤。审计档案不同于一般档案,它不仅要求所有的审计资料必须全面、完整,不得有任何的缺损;要求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一事一记,不得有任何的混合;要求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审计处罚决定、审计报告与审计底稿、审计证据都要一一对应、依次排列,不能有任何的串位;而且还要求每一张、每一页、每一个签字、每一个章印、每一个编号都不能少,并且不能有任何的涂改,不能用圆珠笔、铅笔记录,还有一些省市的审计机关要求审计档案中的所有字迹,必须全部用钢笔、且用黑色的炭素墨水作记录等等,由此看来,审计档案前期整理的工作量是…  相似文献   

16.
东北制药总厂这几年由盛而衰,又由衰而盛,套句老话,是“成也厂长,败也厂长”。朱镕基总理最近强调指出,目前有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有的长时期不能扭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他要求下最大的决心,彻底调整亏损企业的领导班子,让真正懂得经营管理的人去进行整顿、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亏。东药总厂一年扭亏的这篇报道,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强调"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彰显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用人导向,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日,按照《黄岩区建设系统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黄岩区房管处全面部署信息通讯的报道工作,要求全处干部认真组织、积极宣传、狠抓落实,真正把信息报道工作落到实处,争取超额完成信息通讯上报任务,具体提出了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有些的文章和相关报道指出,我国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我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所以我国的土壤不能滋生经纪人、创业家、企业家.这种观点未免太偏激,甚至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