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简讯     
民生银行中关村设立创新科技互助基金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北京最具活力及创造力的产业形态,民生银行专为小微科技客户群体“量体裁衣”的第一只互助基金——中关村创新科技小微企业互助基金就此破茧而出。兰州银行首台全能自助银行正式上线经过长时间创新研发,兰州银行首台7×24小时全能自助银行于近目正式上线,这是兰州银行在流程再造、网点转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云南金融》2010,(8):63-63
2010年7月5日,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全能优Key”,同时支持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专业版,真正实现了一KEY两用,全方位升级银行安全服务。“全能优KEY”以手机Micro-SD卡为介质,既可存储手机银行移动数字证书,又可插入读卡器,变身为网上银行专业版“优KEY”。  相似文献   

3.
全能银行制度定义为这样三个层次:(1)全能银行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2)全能银行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的融合;(3)全能银行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及工商业的融合。如部分学者认为全能银行业务应包括“存贷款业务,金融工具、外汇及其衍生工具的交易,新债券和股票发行的承销,经纪业务,投资管理业务和保险业务”(SaundersandWalter,1994)。而1989年世界银行则认为,全能银行还包括银行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与广泛协商。德国实行的是最为严格意义的全能银行制度。德国的商业银行在其金融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4.
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缺陷,找出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及其转型的深刻原因。分析结果显示,融资模式的缺陷、过度依赖高风险业务是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内因,而外部监管漏洞放任了投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投资银行危机的重要外因。投资银行危机促使美国主要独立投资银行转型为全能银行经营模式,这是美国银行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危机仅仅是投资银行转型的诱因,全能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对优势是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零售银行业发展具有三方面变化:一是满意的客户成为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二是价值创造由“后台”向“前台”转移;三是信息技术成为零售银行实施增长战略的根本。行业价值链日趋动态化和开放性,零售银行商业模式趋向专业化和集中化,市场呈现为少数全能零售银行与众多专业化机构结成的网络。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按照专业化和集中化的要求实现商业模式重新定位和结构再造。具体可支持发展一些“全能零售银行”、培养银行业的“产品生产者”和“分销者”,加快发展零售银行的“管理者”模式。  相似文献   

6.
闲云 《中国金融家》2003,(11):14-14
“专注型全能银行会作为未来流行的银行类型而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这是一位职业银行家的预言。  相似文献   

7.
李宽  周好文 《新金融》2005,1(4):10-13
全能银行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演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微观经济动因。全能银行可归结为四种模式,即英国式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式全能银行模式、德国式全能银行模式和全金融全能银行模式。各种全能银行模式是与各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银行组织形式。中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应服务于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市场战略,应整合国内市场的银、证、保等业务,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  相似文献   

8.
英国四大清算银行的战略转型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的劳埃德、巴克莱、米德兰和国民西敏寺四大清算银行(直接参加清算系统)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英国金融“大爆炸”改革的背景中推行了全能银行和全球化战略。经过20多年的实践,到1998年底,四家清算银行的全能银行战略均遭遇挫折,改为推行市场集中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外部环境和客户行为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主要商业银行纷纷转型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部分银行选择了银行证券事业模式,塑造成一种新型全能银行,拥有足够业务广度和技术深度;部分银行选择了银行保险事业模式,转型为家庭金融资产管理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提供者。本文选取了6家代表性欧洲银行集团,比较分析了不同事业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应集团的构建途径、组织结构调整和内部管理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了。耳熟能详的东西就怕熟视无睹,不去深究,浅尝辄止。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全能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宗旨,能否提供高效优质的全能服务包括度身定做更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且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理念渗透到了所有银行业务和每一个业务流程。未来的银行是全能的银行。要实现高效优质的全能服务就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并针对细分的市场和客户进行对称性的组织再造和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全能银行相比存在两大差距,我国目前仍不具备发展的全能银行模式和银行母公司模式所需要的金融监管能力,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营主体,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现实选择,是我国金融发展新思路的集中体现,它的特点与“阶段发展,多元投资,适度超前,国际接轨”的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具有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以及全能银行是证券市场的主体等特点。德国全能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范围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网络优势以及抗风险优势等方面;其潜在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投机风险以及传导风险。德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保障。我国银行业实行全能银行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银行流程转型的IT架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国际、国内银行业发展潮流,从客户需求出发,突出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的整合,是未来商业银行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流程银行”对“部门银行”是一次颠覆性改造,在商业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型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转型的催化剂,也是实现成功转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全能银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能银行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演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微观经济动因,以及自身的动力。各种全能银行模式是与各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银行组织形式。中国全能银行应服务于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市场战略,应整合国内市场的银、证、保等业务,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以构建国际一流的全能银行集团。  相似文献   

15.
当前,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全能银行的经济绩效大幅度下降。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竞争对手众多所致,并提出了核心银行的概念。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不全面,全能银行要摆脱困境,必须考虑到公司战略的所有方面,并重新审视支配目前的全能银行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轻型银行”以其资本消耗少、经营方式集约、应变能力灵巧等优势,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转型的主要方向。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积极实施“轻型化银行”转型,成效显著。研究在重点研究招商银行的基础上,从轻资本、轻资产、轻渠道和轻管理四个方面对轻型银行转型路径进行了探析,并提出轻型银行转型的战略思维、用户思维、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德、美等国都出现了全能银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金融机构间业务相互交叉、渗透,西方国家银行业又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本文在论述全能银行的涵义、特点以及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用卡》2023,(12):62-65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银行紧跟新阶段新要求,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数据+技术”双生产要素驱动,以“鼎新”带“革故”,加速提升用户体验、业务效率和企业经营价值,实现银行自身转型发展与社会数字化发展同频共振。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通过加深技术融合、加快数据流动、加强系统连接,形成数字生产力,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全能银行论     
<全能银行论>是发表于[美]<经济暸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年夏第3期(卷8)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作者乔治·J·本斯通(George J·Benston)是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艾默瑞(Emory)大学金融、会计与经济学教授,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跟踪研究全能银行问题,并对德国的全能银行体制和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之中的美国全能银行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限制银行业从事证券业务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对全能银行在大危机中"负面"作用和表现的历史误解,也是证券行业因既得利益和自身无能而推行行业垄断的结果.在考察了全能银行与金融稳定性、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经济与政治权力的集中度、消费者选择及利益冲突等六大问题后,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全能银行利大于弊,美国应实行全能银行制.因而,本文对1999年11月起美国推行的全能银行制,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推动作用.对探究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选峰 《现代金融》2006,(10):39-40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转型”正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主流。业内专家认为,尽管“转型”的内容千差万别,形式不拘一格,但有一点无疑是共同的,那就是银行转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或者说,银行业的转型某种意义上就是IT在银行业应用的转型。IT牵动转型神经在银行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