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涛 《中国金融》2008,(3):31-33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海外并购活动。展望2008年,这一活动仍将继续,但企业海外并购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与世界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外并购作为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具有一般出口贸易无法替代的优势,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走出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背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利于中国企业更好的进行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4.
一、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企业掀起"走出去"浪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大量优质企业纷纷将跨国经营纳入战略视野,并积极付诸行动.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浪潮,客观上要求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海外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方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逐年猛增,即便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达129.58亿美元,而2009年仅1、2月份就已经达到了218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的“抄底”心态,更是对跨境并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出海”一试身手。但是,缺乏国际运作经验,管理能力相对低下,渠道不畅通,品牌和文化的整合难度大等种种问题却都在考验着率先“走出去”的企业。对于高风险的海外并购,我们才刚刚接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许涛 《中国外汇》2009,(18):20-22
时至今日,海外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方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逐年猛增,即便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达129.58亿美元,而2009年仅1、2月份就已经达到了218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的“抄底”心态,更是对跨境并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跃跃欲试,准备“出海”一试身手。但是,缺乏国际运作经验,管理能力相对低下,渠道不畅通,品牌和文化的整合难度大等种种问题却都在考验着率先“走出去”的企业。对于高风险的海外并购,我们才刚刚接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在改革初期,对我们来说,跨国并购只是存在于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而已。  相似文献   

8.
王琰 《国际融资》2021,(3):57-61
随着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率先实现复苏,中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走出去"成为中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更好地在投资前评估项目可行性,投资后监测项目实际表现及回报率,合理测算企业资本成本,建立完善企业财务评价参照体系势在必行.具体到项目实践层面,合理的资本成本测算要求编制者拥有比较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准确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努力开拓国际电力市场,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分别成立了国际公司,主要职能就是海外投资并购业务。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2014,(5)
文章从"有效市场"的角度出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一个有效的最低报酬率体系。通过分析海外企业的各种风险以及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出各种风险的回归系数,确定对各种风险的补偿标准,从而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平均报酬率。  相似文献   

11.
据Dealogic的统计,去年前3季度中国跨境并购金额达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0.6%,交易数量264件,同比增加16.4%,但是成功率只有40%,面对高达60%失败率,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如何准备?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中国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稀缺资源,中海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先科公司一案在国际上已炒得沸沸扬扬,从中引发中资企业如何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本文结合金融改革研讨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7年底,商务部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1.2万余家,投资范围涉及17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拉美、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占48.5%和43.4%,而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比较小。如何积极促进境外投资企业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出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现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风暴,受此影响,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经营困难。一些人士认为,现在是我国企业进行境外并购的大好时机;而另有人则表示,此时风险巨大、不宜“出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呢?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同在。我们既不能惧怕风险而坐失良机,也不能过分乐观而盲目扩张,企业应不应该“走出去”以及怎样“走出去”,都应该按照企业自身和市场的情况而定,并无现成答案。山东润兴投资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成功在美国实现投资的实例,从一个点透视了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杨速炎 《中国外资》2007,(11):12-13
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不少中国企业成为欧洲企业的新东家。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对接后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正确认识其背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王大贤 《新理财》2010,(9):38-41
作为大型企业CFO,应切实了解企业对跨境资本运作的意愿、目的,进而切实推进企业跨境资本运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和借力境外资本市场“引进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而选择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则意味着迈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要经历从选址、基建、配套到实现生产的更多磨难。不过也有例外,第一次海外建厂的徐工就并没经历太多的波折。  相似文献   

17.
几位朋友一起写了这本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梳理和评价的书,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现在海外并购是热点,各方评论很多,但能把它串联成书的还很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大家看到,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本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海外战略不能操之过急,它不是逢低吸纳、逢高出手,应该照着做奢侈品的感觉做海外并购才可能成功。有些企业以为落难公主落到中国就能活,对那些国际上破败的品牌充满兴趣,用低成本买到就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8.
蔡俊锋 《中国金融》2006,(17):56-58
近年来,在“走出去”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股海外收购的热潮。本文将主要从政府批准和商业交易两个层面,来简要分析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股权收购时所需要注意的具体法律要求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降低企业并购案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企业并购行为的安全性,帮助中国企业更加稳健地“走出去”,并购保证保险在帮助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石洋 《国际融资》2007,(1):13-16
2006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5个年头了,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经济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商务环境,其中,国家风险是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国家风险的漠视可能招致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国家风险的过于畏惧又会让企业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因此,对于已经和计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风险防范意识至关重要.采取何种风险防范措施,如何有效地规避各种对外投资风险,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