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美国模蔪`浇美国是金融深化程度与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但美国整个金融结构以直接金融为主,而在资本市场结构中又以债券为主.美国的保险公司的投资的对象一般为:美国政府债券、州或市政府债券、加拿大债券、抵押贷款、高质量的公司债券、限额的优先股和普通股等.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绿色债券.2014年,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400亿美元.目前,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以及一些主权国家,如英国、印度、加拿大、冰岛政府纷纷加入发行绿色债券的行列. 不难发现,在国际市场中,绿色金融债券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其融资期限长、融资成本低的特征与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资项目相匹配,受到了投资者和项目业主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杨超 《国际金融》2013,(2):50-52
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总司长在亚洲(包括中国)开展路演,向各国投资者推介2012年10月8日正式设立的欧洲稳定机制(ESM)。韩国央行外汇储备主管ChooHeung-sik在公开场合表示,考虑到欧洲稳定机制所售债券的AAA评级、资本结构和流动性,以及这些债券的发行者有多国政府提供支持,这些债券可作为央行投资的一个适当目标。韩国此前已持有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债券,而上述发言则表明,韩国央行还可能会购买欧洲稳定机制债券。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应该投资欧洲稳定机制。这既是一个涉及双边外交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既有固定收益证券特性,又具有权益特性的混合型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的分类中,可转换债券介于纯粹权益(Pure Equity)和纯粹负债工具(Pure Debt Instrument)之间。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一种兼顾收益和风险的投资工具,也同样是一种最具灵活性的金融品种①。大多数投资者在没有能力预见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时候,倾向于投资这种债券。但是在任何的投资都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同样在投资可转换债券时也要对其性质有一个了解。  相似文献   

5.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多重投资特性的派生金融产品,其转股价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时可转债定价进行价值和杠杆分析,建立一种以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为主的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金融市场越发繁荣,各种中小型金融企业性兴起,活跃了金融市场。金融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有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其中债券业务占据了金融企业总业务的30%以上。债券的出现对市场资本的流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强了经济活跃度,但是过高的利益同时也伴随着过高的风险,这为中小型金融企业证券业务的扩张蒙上了阴影,每年都有中小型金融企业因无法及时规避债券投资风险而破产。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债券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7.
王海笑:新形势债券投资业务的建议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较大净息差实现利润的时代即将结束,债券投资已成为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运用的主要形式,债券资产也成为继信贷资产之后,商业银行第二大资产和第二大经营收入来源。债券投资以投资类资产为主,占总资产的比重逐年提高,其增速快于总资产增速。债券市场上衍生品交易清淡,市场缺乏风险对冲机制。关于债券投资业务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加大债券投资配置力度;二是科学衡量债券投  相似文献   

8.
陈峥嵘 《国际融资》2002,(11):41-43
债券基金的高效运作和低风险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据ICI机构统计,今年4月份,流入股票基金的资金从3月份的296亿美元减少至118亿美元,减幅为60.14%;而流入债券基金的资金却从67亿美元增至78亿美元,增幅为16.42%,这一减一增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华尔街,过去债券基金是最不得宠的金融产品.人们普遍认为,投资于债券基金需要付出各种费用,不如直接投资债券来得划算.而现在,人们的观点似乎正在改变.……  相似文献   

9.
外汇债券投资业务是一项投资风险较小、收益性较高的金融产品,它兼顾“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特点,是金融机构的重要投资工具。目前,该项业务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金融机构的重视,发展十分迅猛。然而,由于债券业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债券投资业务的核算增加了难度,外汇债券的后台监督和管理工作也就成了掌握和衡量外汇债券投资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 债券业务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每张债券的要素多样化,一张债券所涉及的要素达40个以上,而且其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关联,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10.
就债券的投资方式而言,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投资方式. 各类债券明细表 债券的直接投资就是投资者直接买卖债券而不借助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来获取债券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伴随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速,债券市场发生深刻改变,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论文从市场结构、定价特征和主体行为等方面深度剖析现阶段债券市场运行特点,并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推上经济前台 今天,作为投资和融资渠道,金融被推上了经济前台,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从生产到消费,从积累到流通,货币、银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须臾不可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又称结构性产品.联动债券、合成债券等)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合约结合而成的特殊金融产品,是近年来风行全球的金融投资。我国结构性产品自2002年出现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结构性产品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风险管理和稳健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4.
债券的间接投资的主要工作就是看清行业的前景和挑选能干的职业经理人.既希望通过债券投资获得稳健的收益又不想在债券的具体投资事宜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通过购买债券类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券商理财产品来间接投资债券.  相似文献   

15.
低利率时期,由于债券投资面临着利率波动的种种不确定性,特别是利率提高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投资损失。并且我国并不存在金融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使债券投资人在低利率时期非常被动。本文试图提出连动式债券(StructuredNote)为概念的“选择权式国债操作策略”,以能尽量避免低利率时期投资国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抵押债务债券是一种新兴的投资组合,它把证券化技术延伸至资产债权,成为近年来国际市场证券化产品中的新主流.我国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金融制度创新的加强,公司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逐渐成熟,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法规的完善,抵押债务债券将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凌琦 《新金融》2003,(10):40-42
一、本息分离债券的基本概况: 本息分离债券,英文简称为STRIPS(Separate Trading Registered Interestand Principal Securities).本息分离债券经常被称为零息债券,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实际上是零息债券的衍生产品.在国际上,本息分离债券是近20年来债券市场很有意义的创新之一,它的设计简单,却是实现投资组合的收益目标、对冲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构造各种复合金融产品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王锐  王桤伦 《海南金融》2021,(11):76-82
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及债券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形成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绿色低碳化转型.绿色政策发挥降低资产风险、降低参与成本、拓宽配置空间的作用,持续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提供动力.此外,在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体现与业务认定标准、绿色债券发行机制与收益体现、碳金融工具定价及创新等方面,政策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商业银行应利用政策机遇,优化资产转型风控及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信贷由高碳向零碳的动态迭代,加强绿色债券的发行、投资及承销力度,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自1981年首次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债券发行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投资债券的风险在逐步增强.这从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可略见一斑,我国国债从80年代的行政分配方式,到90年代初的承购包销,时至今日,已是四种方式并存:直接发行、代销发行、承购包销和招标拍卖发行.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日益增强,国债作为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已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住宅严重短缺,日本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促进住宅建设,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1950年颁布了《住宅金融公库法》,由政府用国家资金资助兴建了住宅金融公库。公库自1950年成立至1992年3月共资助兴建了1252万套住宅,占战后住宅建设总量的28%,总投资达71万亿日元。住宅金融公库总部设在东京,在全国12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东京有一个住宅中心。公库主要委托民间的金融机构进行筹集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具体工作。此外,公库还有完备的住宅咨询体系,为需要建造和购买住宅的所有家庭提供必要的信息。住宅金融公库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1.从政府财政投资计划及邮政简易保险资金借入;2.住宅融金融公库发行住宅债券及宅基地债券;3.国库补助拨款;4.公库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