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四记     
苏航 《东北之窗》2011,(22):138-139
扑克牌里见文明 我平时不怎么打滚子,偶尔和杂志社同事玩,人家都说我打得臭。但是,“臭手抓好牌”啊,我的长项是能抓,哪一把都抓五六个令。在岛里每日马不停蹄采访、拍照,唯一的放松就是晚上打会儿滚子。印象最深是在獐子岛,我们打了与众不同的滚子。都知道獐子岛是全国文明镇,还开设了“道德大讲堂”。  相似文献   

2.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记得行走在内蒙大草原的时候,车到西乌珠穆沁旗宝利格苏木,偶遇了民间祭敖包、赛马、摔跤等节庆活动,好不热闹,尤其是和牧民们一起享用的正宗内蒙古手抓肉的美味,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这是一处纯净天然的大草原。蒙古包外,蒙族阿妈们早早地支起火炉准备美味的手抓羊肉。在牧区,手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牧区,你不能随便从外表评判一个人是富翁还是穷汉.一个援藏干部指着散落在贡德林草原上的帐篷对我说,随便走进一顶帐篷,便可能是一个百万富翁家.……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想起多年前在戈壁滩上度过的第一个大年初一。格尔木是1953年由6顶帐篷起家的新城,当时不少单位仍住在帐篷中,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南面不远处便是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当我们安排好家后,转眼就到了1959年的春节。第一次在戈壁滩上过春节,不少事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我完全是无意而为,才保留下了这些照片,这些在青藏公路沿线几乎每个兵站的留影。我常凝望这些照片沉思万端,心绪逆流而上,掠过曾经走过的高原山水,一年又一年,最后停留在我初上高原第一次投宿的那项帐篷前,连同我携带的情意滞留在荒原上。卷地而来冲天而去的大风吹不散千年的苍凉。帐篷在寒风中整夜抖索。我企盼着母亲的呼唤把我带到她的黎明,可是夜色很深,母亲的语言肯定有局限性。索性我就想这样一直停留在高原茫茫的历史烟尘里……突然,我听到“嘎”的一声,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的缘故吧,这些年来我常常对朋友们说:当一切往事变成回忆时都是美好的。那怕是当时受到的委屈,经过的苦难,甚至走过的生死考验,若干年后,在你品尝它时,都是有滋有味,感慨颇多。1959年到1964年,我在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军营里生活过6年。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转瞬即逝的一挥间。然而,过了近40年后的今天,这一瞬间竟然也有了回忆不尽的往事……两顶帐篷旧址我刚到格尔木时,老同志们常常说,修筑青藏公路之初,格尔木只有6顶帐篷。从6顶帐篷发展成当时一座略具规模的高原城镇,被人称为昆仑山下的明珠,这…  相似文献   

7.
正在非洲广泛流传着一个"抓猴子"的有趣故事。猴子天性好动,鬼灵鬼精,人们想抓住它,煞费苦心。然而,猴子又非常嗜好米饭,当地人根据猴子的习性,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找来椰子壳,在上面掏一个猴手能伸进去的小洞,在洞里面放入香喷喷的米饭,并将椰子壳固牢。于是乎,猴子闻香止步,眺望四周无人,便将"手"伸进椰子壳内抓米,殊不知,当猴子手里抓了很多的米,攥紧拳头时,"手"变大了,怎么挣扎都拿不出来,贪心的猴子又不肯放弃手中的美食,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故事给了人类许多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学会放弃,否则后果很  相似文献   

8.
在花土沟,我曾有一整夜被不绝于耳的"花儿"所扰,是什么人在这里吟风赏月呢? 一点点星光似的油灯,散落路边,这使我想起白天见到过的那些低矮的帐篷,灰扑扑的,宛若一朵朵秋后的蒲公英.而此刻,帐篷就是"花儿"的策源地,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委婉缠绵.并且有人唱,有人和,错错落落的,犹如孔雀开屏.反正睡不着了,由不得细细地去品,就能品出些许音域之外的东西,如泣如诉,悲怆沉郁.  相似文献   

9.
露营的舒适性、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大露营者的关注。露营帐篷安全监测仪用于露营帐篷环境的监测,采用太阳能供电,具有监测温湿度、烟雾及热释电信号的功能,通过单片机及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露营帐篷环境信息,并通过液晶屏进行显示。当环境信息异常时,产品将及时进行语音及短信报警,必要时启动自动防护措施。报警信息发送给监测人,迅速处理危险情况,有效地保障露营帐篷内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文章设计了露营帐篷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工作的同志比较熟悉“有形的手”,但如果不懂得“无形的手”,实际上就发挥不好“有形的手”的作用。因此,也要学会“两手抓”,不能只懂“一手抓”  相似文献   

11.
“那天晚上,睡在帐篷里,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我又回到了那片被高山环 抱的童话之地——木里。它是如此的美丽与安详。我还梦见中世纪的黄金与富庶,梦见 涂着黄油的羊肉和松枝火把,一切都是那样安逸、舒适与美好。” ——(美)约瑟夫·洛克  相似文献   

12.
事件     
浙江举全省之力抓帐篷 “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帐篷生产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5月23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常委扩大会,向全省发出了总动员,挖潜能、尽全力!浙江省有16家承接民政部救灾帐篷生产任务,目前,这些企业在原来16.5万顶任务的基础上,已自动要求追加到20万顶。  相似文献   

13.
王宗仁 《西部人》2003,(5):42-44
沙坡上最后的一棵草,被黄沙掩埋。 荒原裸露。 枪声。遥远的地平线上,一群受惊的藏羚羊四散奔逃,风声伴着飞蹄,每一根绒毛都在匆匆逃命。 我被一阵藏家那悠长、细婉的歌声吸引。在雪山脚下一顶被烟火和酥油茶熏染成酱紫色的帐篷前,我看见了她。  相似文献   

14.
《当代陕西》2008,(6):53-53
太白县鹦鸽镇瓦窑坡村47户村民有41户的220间房屋因震全部倒塌。这个村第四村民小组组长、党员王双奎冒着余震的危险指挥村里的群众安全转移后,他又带人为村民从废墟里抢出耕牛42头、粮食40000公斤。在震灾中,他家房子也塌了,但当第一批救灾帐篷运到后,他把帐篷全发给了村民,自己全家却住在用塑料纸和彩条布搭建的简易帐篷里。  相似文献   

15.
李厚霖 《浙江经济》2010,(16):57-57
2008年5月,我去了四川。那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史上最惨不忍睹的灾难,所到之处,都是废墟、帐篷、哭泣的老人和孩子,还充斥着浓郁的消毒水味道。这是我从未想过也从未见过的画面,哪怕到今天,只要一想起那个场景,想起当时人们近乎绝望的眼神,都会半天缓不过来。  相似文献   

16.
<正>到宁夏中卫的沙坡头,主要就是与沙漠打交道。我第一次接触沙漠,还在20年前的新疆鄯善。那沙漠名叫库姆塔格,为中国境内第三大沙漠。沙漠让我这南方人震惊。20年后,我来到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端的宁夏沙坡头。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相比,腾格里沙漠只能算个小弟弟,但人们已将这搞成别具一格的沙漠旅游胜地,可以乘吉普车或特别定制的沙漠车横冲直撞地穿越沙漠,也可以在陡峭的沙坡上滑沙;可以享受成吉思汗时代的手抓羊肉,也可以在故作苍凉的沙漠酒吧里痛饮嘉  相似文献   

17.
梁登生 《中国老区建设》2007,(6):I0003-I0003
第52期《中国老区建设通讯》贵刊编辑陈平的章“新农村建设报道需要深入”一,提出写稿“两抓”(抓全面、抓深入)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过去我写稿题材单一,写作形式呆板;看到别人写什么,就跟着写什么,吃别人嚼过的馍。“两抓”的方法告诉我过去很多不懂的东西,我按照“两抓”方法写稿,开阔思路,扩大视野,力求把稿子写深、写新,很快找到了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代陕西》2008,(6):53-53
汶川大地震一发生,汉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常务副区长唐彦民马上指挥政府机关内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同时安排立即对全区医院和中小学进行排查。震后10多分钟,他已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达城区各个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了紧急疏散,全区中小学生无一伤亡。区医院转伤员急需帐篷,他快速调动力量为医院解决帐篷,并协调部队及武警现场派人支持搭建帐篷,  相似文献   

19.
只睡了几个小时,早上起来,一大堆事儿等着。疯狂采购,换电脑电池,买相机,买帐篷、睡袋、药品、手电筒、口罩……太多需要的东西。后来我犹豫再三,还是把行李压缩到一个双肩包,因为对灾区的情况不了解,还是轻装上阵比较划算。  相似文献   

20.
进入 我们是在一天深夜的两点钟,进入罗布泊古湖盆的。这里月光暗淡,瘴气缭绕,如同鬼域。我们在一座雅丹下拉开帐篷扎营。眼前的罗布泊,像我在青岛、在大连、在秦皇岛那里见到的真正的海一样,颜色是蔚蓝色的,波涛汹涌,一个一个的大浪头浪浪相叠,直向我涌来。眼前的大海,莽莽苍苍,直铺天际。我的左手和右手,是清晰的海岸线,像括弧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