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起威尔逊,这位百年前的老同行,印开蒲甚是激动。感慨道,"作为一个100年前的欧洲人,来到中国,道路的艰险,语言的障碍,也没能够阻拦他,翻山越岭,单纯从科研角度看,这种探索精神实在值得敬佩。""在后来的了解中,我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工作背景方面,我和他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18日 ,94岁高龄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以下简称中国老促会 )第一任会长裴丽生带着他一生的辉煌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为失去这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而悲痛 ,为失去这位敦厚的师长而惋惜。特别令人遗憾的是 ,在他弥留之际 ,我在外地出差 ,未能见他最后一面 ,亦未能为他送别。所幸的是 ,我在他直接领导和教诲下工作了9年 ,他那坚定的信仰 ,伟大的人格 ,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作风 ,特别是他那剪不断的老区情 ,仍然历历在目 ,并将永远激励我们更好地服务于老区人民。这里记载的是裴老任中国老促会会长及顾问十年间 ,心系老区人民…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市场功成名就之后,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几乎把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每隔一段时间,这位65岁的"老小孩"总会发表一些看好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言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一批又一批西方人追寻威尔逊的足迹来到中国西部.他们知道,100年以前,当约瑟夫·洛克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没有开始研究纳西文化的时候,年轻的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就踏遍了中国西部鲜为人知的丛林和秘境,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与巨大危险,将大批中国原生植物和花卉传播到西方,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威尔逊".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08,(14):71-71
整个6月充斥着忙碌与紧张,看了看月历牌,忽然惊觉期刊又要开始编排了,很赶.新来的同事在采访本期会员时被他深刻的健身感受和明显的健身成果而打动,瞬时对健身充满了向往.回到办公室兴奋地对我说"哪天我们一起骑动感单车吧",我信口回答.好呀,好呀","今天下班后,怎样?"她期待地看着我."不行",我斩钉截铁,"这周都不行,期刊弄不完,忙的要疯掉,哪有时间健身."然后我看到她做出一个大大的失望鬼脸后对我说"什么时候我们能把健身作为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6.
"钱"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孔方兄"之说. 在资本主义产生后,钱成了"万能"的("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都有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可别没钱".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与"物理学家" 初见冯劲松,看到他衣着朴素,留着平头,相貌憨厚,笑容略带腼腆,怎么也想不到:这位看上去很年轻的"帅小伙儿"是重庆新大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更想不到的是:他从13岁开始自学、研究物理学,至今已有30多年,并敢于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创立了<广义宇宙相对论>和<宇宙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在国内外物理学界都颇有影响.惊讶之余,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张晓旭  苏航 《东北之窗》2014,(21):86-87
正为纪念老舍诞辰111周年而作2010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1周年,这位影响世界的中国作家,其大量作品是以老北京为社会背景,市井民风无不体现出老北京的文化魅力。老舍先生曾说"我真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如今的太平湖水波澜不惊,但老舍的文字却涌动着一个作家对生养他的城市的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9.
涂薇 《中国西部》2004,(2):14-15
2004年春节刚过,我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见到林凌教授的时候,他正和秘书忙着整理一份给省长张中伟的工作报告.见我们进去,他从桌前站起身来,神采奕奕地向我们伸出双手.一时间,我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学者竟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03年,林凌教授为工作奔忙于全国各地,以77岁高龄乘坐飞机30余次,真正应了"老当益壮"这句老话.  相似文献   

10.
正张富先去年湖北省随州市老促会换届,年近8旬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富先主动辞去了老促会领导职务。当征求他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别忘了明年给我订一份《中国老区建设》,我在老促会工作13年,与这本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老区建设》不仅是我工作上的助手,也是我生活中的朋友,我离不开她。"(石守京)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我19岁,那年我进入引镇供销合作社当营业员,卖过副食、卖过家电、卖过布匹,也见过许许多多的人.引镇是陕西的三大集镇之一,每逢赶集的时候引镇到处都是来买卖物资的人.那会儿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引镇供销合作社还在一条老街道上,柜台前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很幸运,80年代那会有“接班制度”,我的老父亲过去就在供销合作社上班,我也就接了他的班.我的父亲从1 953年引镇供销合作社成立便在那儿工作,三代人,现在我的儿子也在供销合作社上班,说起来我们全家和供销合作社都有着不浅的缘分.  相似文献   

12.
我家兄妹七人中,我二哥的勤奋好学是最杰出的.他把他的所有时间都用到了读书、科研和教学上.在二哥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二嫂说他"一年365天,只有年三十才会放下书本和工作,和我们一起包‘团圆水饺'".在他家客厅里,甚至贴出了"谈话请不要超过15分钟"的警示语,连出差等飞机、等车的时间,都要用来看书.  相似文献   

13.
这位年已71岁的老者,一生完成过数十项科研课题、取得41项专利、并帮助过20多个企业发展。他是李氏拉推磁路发明人、国家发明奖获得者、航天部一等功荣立者。今年12月1日,李国坤教授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我的采访。当我称赞他是天才时,他很谦虚地说:“我不是天才,我是苦才。”而在我眼里,每周工作、学习100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的李老,不仅是能吃苦的苦才,而且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大将之才,他的学术贡献和高尚品德令我感动。在多次采访的逐步了解中,我对这位埋头苦干的老科学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对我而言都是一种幸福,代表我还能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力以赴。"她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工业结晶研发进入世界前沿,她被誉为"中国工业结晶之母"、"化工科研女神",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现年80岁的她,还依然活跃在科研与教学一线。全力以赴让中国工业结晶技术跻身世界前列"‘黄大年精神’重在表达‘全力以赴为国家服务’。即使黄大年当年在国外曾拥有优厚的待遇和条件,但是他还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本刊第6期《我们是如何实现"有为有位"的》一文后,深受启发,也产生共鸣。我多年老促会工作的感受是要实现县级老促会在党委政府全局中有位置,离不开乡镇老促会的配合和支持。多年来,我县乡镇老促会在脱贫攻坚、老区宣传、调查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有的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乡镇老促会工作对提升县老促会的工作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的资深院士。他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位享誉世界的航空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力学和系统工程学家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并在80岁时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去年底钱老迎来了90岁生日。为表达我们对钱老的敬仰之情,特发此文以志祝贺。  相似文献   

17.
焦娇 《走向世界》2013,(44):102-105
<正>在中国,加拿大人白求恩几乎无人不晓;在烟台,加拿大人马天德也小有名气。马天德(Ted Margrett)是他的中国名字,他是如此幽默地讲述着他名字的含义:"Margrett"中"Mar"的发音是"马","Ted"发音接近"天德","天"在英语中是神、天堂的意思。他说如果想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就要像马一样努力工作。讲到这里,我们都笑作一团。烟台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张祖峡会长安排了这次会面。烟台友协于2012年3月份正式独立对外开展工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可笑——如果思考又让人不轻松的故事,见于《雅谑》:苏州有一个呆子,年满30岁还是父亲养活他。他的父亲年纪已有50岁了,遇到一个算命先生,推算出此老翁只能活到80岁,儿子活到62岁。呆子就哭了,他说:"我父亲只活80岁,我活到60岁以后,那两年靠谁养活呢!"假如不当笑话听,这故事揭示的正是我们常见的、永远长不大的"婴儿情结","婴儿心态"、"婴儿化生存"。外国情形知道不多,不敢乱说。以  相似文献   

19.
别惊讶,这里的老家具不是从明清穿越而来,它们有的是"修旧如旧",在原本老家具的基础上修复而成,有的则是惟妙惟肖的仿古家具.偌大的房子呈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家具,很多已经放置了十几年,它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从山东、陕西等北方各地收购来的,也有从南方来的,例如一张清代的架子床.这些老家具多少都有些年头,别看它们大部分都破破旧旧,"少胳膊断腿",然而修补之后,却是韵味独特、光彩照人. 家具工坊的主人叫刘远军,他的立欧古典家具工坊成立至今也有十五六年了.刘远军以前从事旅游业,他喜欢木头,也喜欢中国传统的古典木质家具,他说,"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因此,从最初的古典家具收藏到后来的建厂制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郭秀明同志是在1995年.那时我代表省委组织部参加铜川市印台区的联县扶贫工作.记得1995年初冬,我们到惠家沟村调研扶贫工作,在和党员干部座谈时,一位老党员说:"我们村能干好,郭书记,是个真共产党."从此,我就记住了这个"真共产党".以后在区上又见过他两三次,每次见到他,我说又见到了"真共产党",他总是腼腆地一笑说:"那是群众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