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价格空间格局不论对于学界还是决策层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2005-2011年间区域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总体上,华东地区房价水平区域之间的分异程度较高,空间相对与绝对差异都不断增长;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空间相关性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逐层衰减分布;同时,沿海地区的空间相关性往往高于内陆。住宅价格趋同现象较为显著的除了长三角地区之外,还有江西省、山东南部与安徽北部,但前者是高高聚集,后者是低低聚集;整个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重心主要向长三角地区偏移。导致华东地区住宅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居民收入水平、住房的供需、货币投放量。但其中供需机制与传统供需理论呈现反向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城市化经验教训表明,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将会加速城市化发展步伐,从而推动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反之亦然.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因此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机,尤其是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综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择、确定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的指标体系,从县域层面上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江西省8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及ARCGI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新增长热点跃迁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国际化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商务办公空间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对其研究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宁波为研究案例,对其商务办公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演化机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比较总结国内外同类城市的发展差异,以期对国内同类城市商务办公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鉴示。  相似文献   

7.
旅游发展效率研究是旅游业发展转型期探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4—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并运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在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时空特征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入境旅游效率时空格局驱动因素,最后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将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黑龙江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轴"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省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同城化进程.根据"一核三轴"的总体格局,推进"三轴"大发展,对接蒙古与俄罗斯,从而形成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中蒙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和环境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分析了2005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城市。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协调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发展.以推进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全方位、持久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导致江浙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浙企业家成长环境的不同,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段亚鹏  林磊  张宇宁 《科技和产业》2024,24(16):211-218
通过多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将江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与地形地貌、水系河流等数据结合,分析各时期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状态;文物保护单位在不同时期空间分布密度有差异,整体从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向全省扩散;在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下,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拔0~200 m的平原地区和200~500 m的丘陵地区,2°~10°的坡度范围以及沿水系河流以及交通网络分布.该研究可对今后江西省文化遗产及遗产廊道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发展等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全面科学的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体系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利用熵值法并借助空间分析工具多尺度地分析了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长株潭城市群、张家界“高地”与湘西部分地区“洼地”之间的显著对比;四大区域板块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稳步提升、大湘西地区发展质量最低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态势,各区域板块发展优劣势并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增长是新时代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各区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因地制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郑夏雪  刘晓静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91-199
瞪羚企业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高、发展潜力大,对带动福建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以2019—2022年福建省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讨福建省瞪羚企业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发现:福建省瞪羚企业表现为“高-高”“低-低”的聚集模式,带状分布于沿海,零星分布于内陆,较不均衡;呈现“西南-东北”集聚态势,向“东-西”两侧扩张,聚集重心向“西南-东北”方向移动;以梯队式发展为主,核心-边缘区域结构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韧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居民生活发展5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2013—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发展不平衡;时间上,2013—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逐年上涨,年平均得分从0.354增至0.498,发展水平同比增长率波动较大;空间上,2013年、2018年、2022年珠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较小,区域差异较大,呈现由中部向东、西部地区减缓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蒋伟 《特区经济》2014,(6):43-45
近年来浙江省采取了非均衡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开放次序以及开放程度的不同,以及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方法,对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的对浙江省区域内部外向型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经济、空间3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和城市化质量与速度测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城市化质量整体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化质量水平地域分布大致呈由东到西递减趋势,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 “凹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公开披露的陕西省商业银行网点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从市级、县级层面分析2000、2010、2020年末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在陕西省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陕西省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以西安市为地区绝对核心,各地级市辖区为区域次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人口规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以及城区面积是影响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最显著因素。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商业银行应保持在地区中心设置网点;适当减少在人口规模较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城区面积较小的区域设置网点;商业银行应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找到不同时期内影响自身布局的关键因素,以应对市场化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年来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2000—2020年人口老龄化系数由8.84%增长至17.08%,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2)重庆市老龄化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形关系,老龄化的高值区由主城区向东北部演进,20年以来老龄化空间集聚特征增强,但集聚趋势逐渐放缓;(3)老龄化现象由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主要驱动因素由医疗服务水平转变为人口惯性及人口出生率,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